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學習并發表重要講話。2019年新春伊始,2019年度中央政治局首次集體學習會,把“課堂”放在人民日報社,“課目”確定為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意義非比尋常,指向非同一般。
對于新聞輿論工作者和黨媒而言,我們要深入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重要論述,把握媒體融合先機,下好媒體融合先手棋,不遺余力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努力占領新的輿論場,牢牢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全媒體——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
“全媒體”概念的出現已經有好幾年了。“全媒體”概念的出現,基于互聯網絡的普及,基于網絡媒體和新媒體的崛起,基于媒體融合。那么,什么是“全媒體”呢?“全媒體”概念的內涵是什么?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作出了科學論述,就是“四全”,即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這是一個全新的提法,對“全媒體”(“全媒體時代”)給出了精辟而權威的界定。
全程媒體。其含義是,一個事件從發生到結束,無時無刻不處在傳播的鏈條中,或者說隨時都可以變成一個公眾信息,以前還可以“捂”,現在根本“藏”不住、“掖”不住。新聞信息和新聞輿論的傳播處于開放狀態,事件發生到終結的全過程,新聞輿論和信息都在全程傳播,此謂之“全程媒體”。
全息媒體。其含義是,輿論傳播的呈現形式不再單一、直線傳播,而是更加多元,圖文、視頻、游戲、AR等等,給用戶的閱讀體驗也是各取所需,新聞的呈現更為立體多樣多式。同時,在物聯網、人工智能、云技術等新技術的推動下,萬物皆媒的時代到來。新聞輿論信息傳播的多元、多樣、立體,此謂之“全息媒體”。
全員媒體。其含義是,在互聯網時代,在手機普及時代,在移動傳播成為最受歡迎的傳播模式的情境下,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能參與社會輿論的表達,一部手機就可以建構為一個傳播平臺。新聞輿論傳播不再被壟斷,人人可以參與,全員都能參與,此謂之“全員媒體”。
全效媒體。其含義是,媒體越來越分眾化,受眾分化越來越清晰。同樣,對媒體傳播效果的考量,也具有非常清晰的量化指標。比如,過去,新聞輿論傳播的效果在于,播出了、發行了、刊出了,就達到傳播目的了。至于誰看了媒體的報道,反響怎樣,效果如何,不得而知。這種形式,謂之“非全效傳播”。但是,現在不同了。通過大數據分析,清晰地知道誰是你的受眾,比如微信公號的閱讀量、直播的閱讀量,都有非常清晰的數字量化反映。新聞傳播更有效果、效率、時效,此謂之“全效媒體”。
“全媒體”(“全媒體時代”)概念的界定,絕不是一個學術范疇話題,而是涉及媒體融合發展內涵和外延的關鍵話題。由此,我們推進融媒體建設,倡導和積極構建“全媒體”,就有了方向和指向。融媒體怎么建?全媒體記者是什么?已經非常清晰。對于新聞輿論戰線而言,需要做的就是不遺余力地推進融媒體發展,向“全媒體”邁進。
黨網——黨媒大家庭的新成員:黨報、黨刊、黨臺、黨網
全新的提法,不止“全媒體”(“全媒體時代”)。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中,還有另外一個全新的提法:黨網。這是迄今為止,作為核心和領袖,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黨網概念。
黨網的提出,標定了黨媒從此有了新成員。黨報、黨刊、黨臺,這是黨媒傳統的種類范疇,也是為干部群眾和廣大受眾熟知的黨媒種類。長期以來,黨報、黨刊、黨臺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作為黨執政的輿論工具,在宣傳黨的主張,傳遞黨的聲音,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推進社情民意通達,化解社會矛盾,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發揮了積極而重要作用。隨著互聯網絡普及和應用,網絡媒體應時而生。各級黨報、黨刊、黨臺應時而動、順勢而為,開辦了自己的新聞網。以黨報為例,各級黨報開辦隸屬于自己的新聞網,把刊發在黨報上的新聞稿件同步上傳到新聞網上,形成了二次傳播,極大地提高了黨報傳播力。同時,以新聞網為基,讓黨報的數字版上線,使不能及時閱讀到紙質版黨報的讀者,通過上網能夠閱讀到電子版(數字報),極大地延伸和拓展了黨報讀者群。一些黨報旗下的新聞網,還設置了信息資訊和服務類板塊,開通了互動性論壇。應該講,新聞網成為黨報、黨刊、黨臺新聞傳播的延伸,極大地提升了傳播力。但是,也不可否認,長期以來,各級黨報、黨刊、黨臺開辦的新聞網,尚且難以得到身份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黨報、黨刊、黨臺新聞網的發展,對于壯大主流輿論、引導社會輿論極為不利。這一次,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網概念的提出,標定了黨網的身份。黨網從此將和黨報、黨刊、黨臺一起,成為黨媒大家庭的一員。
黨網的提出,標定了黨報、黨刊、黨臺旗下新聞網從此有了屬性標簽。名不正,言難順。屬性沒有得到明確定性,對于各級黨報、黨刊、黨臺開辦的新聞網來說,沒有歸屬感,缺乏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手腳,難以施展身手。習近平總書記這次對黨網概念的提出,為各級黨報、黨刊、黨臺開辦的新聞網,標定了無可置疑的身份,那就是黨媒的屬性。各級黨報、黨刊、黨臺開辦的新聞網,就是黨網,就是黨媒。
黨網的提出,標定了媒體融合從此打開新空間。媒體融合,既是媒體種類的融合,也是媒體載體的融合,更是傳播理念、方式、內容的融合。媒體融合發展,不僅僅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之間的互相融合,更是傳播理念、思路、手段的互相融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媒體融合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使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有一個明顯提高。由此可見,黨網的提出和確立,必將為媒體融合打開更為廣闊的空間,為媒體融合開辟出新的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要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這既是為黨媒(黨報、黨刊、黨臺、黨網)融合發展定方向,也是為黨媒融合發展定職責使命。概括起來,那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網絡輿情紛繁復雜和互聯網情境之下,黨媒要通過融合發展,牢牢掌握輿論場的主動權和主導權,進而承擔好引領社會思潮、引導社會輿論的職責使命。
一個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共存互融的態勢,一個黨報、黨刊、黨臺、黨網攜手并肩、互相促進的格局,一個“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媒體大融合時代,已經抵臨。(沈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