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國家級金字招牌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來了
淮南是“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為加強成語典故文化建設,進一步形成成語典故傳播熱潮,使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更閃亮,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將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舉行,來自淮南大中專院校及中學、小學3個組別的18支隊伍將展開激烈比拼,一決高低。通過大會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擴大“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大會適度體現淮南特有成語典故
本次大會主辦單位為淮南市委宣傳部、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市教育體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淮南廣播電視臺、淮南成語典故研究院,協辦單位為淮南通商農商銀行、中國郵政淮南市分公司、淮南新華書店。
今年9月,大會主辦單位聯合行文發布《關于舉辦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的通知》,要求各相關單位要充分認識舉辦此次大會對弘揚中華優秀成語文化、促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提升淮南市城市歷史文化美譽度的重要意義,提出大會活動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重點,與學校教育教學有機融合、相互促進。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確定的參賽對象分為3組,分別以大中專院校學生、初中生及小學高年級學生3個組別進行比拼,經過此前預選賽,每個組別已產生6支隊伍,通過大會最終比賽,各組別決出一、二、三等獎。
據了解,大會活動競賽內容為:大、中、小學生教學用書內成語并適當拓展,適度體現淮南特有地域人文歷史方面的成語。題型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呈現。以商務印書館的《新華成語詞典》《成語密碼》及由黃山書社出版、淮南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寫的《語出淮南子》和安徽省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典藏壽春(壽縣成語500條)》為參考書目。
廣袤淮南大地是成語典故鮮活載體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是由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的與成語典故有深厚淵源城市的一項榮譽稱號。2018年5月8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決定命名淮南市為“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并于9月15日為淮南授牌。“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是一項國家級的榮譽和頭銜,不僅反映出淮南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也為助推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抓手。
成語所承載的人文內涵非常豐富和厚重,大量成語出自傳統經典著作,表達著臧否人倫善惡、境界高下的中國價值觀,堪稱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成語是濃縮的文化,而文化是一個城市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縱覽淮南,一條孕育農耕文明的母親河淮河,一座生態文化厚重的八公山,一座彰顯悠久歷史的壽州古城,一部鴻篇巨著《淮南子》,這一河一山一城一書,無不承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千古奇書《淮南子》就貢獻出眾多成語典故,如“一葉知秋”“百川歸海”“塞翁失馬”“樂極生悲”等;八公山上,也留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發生于此的淝水之戰,則留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圍棋賭墅”等成語,一直膾炙人口;壽州古城,則留下壽春令清官時苗的“留犢淮南”及地方傳說“當面鑼、對面鼓”“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等。廣袤的淮南大地,正是這些大家耳熟能詳、流傳甚廣的成語典故的誕生和推衍之所。古往今來,中國成語典故是語言的凝練和精華,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在老百姓的口中,在古今漢語的語系里,都發揮著傳播文化、教化民眾的重要作用。起源于淮南的成語典故,是淮南的文化財富,彰顯了淮南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品味。
不斷探索成語典故文化推廣機制
緣由“邯鄲學步”這一成語及整理出自邯鄲本土的200多條成語典故,讓邯鄲成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在成語典故文化建設中,邯鄲與央視合作打造出“中國成語大會”。毋庸諱言,邯鄲走在了淮南的前面。早在申報之際,由淮南市政協文史委牽頭,就與已經取得“中國成語之都”的河北邯鄲、“中國成語名城”的河南開封、“中國成語之鄉”的山西曲沃,探討建立成語典故文化推廣機制。期冀以年會或論壇的方式,共同就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成語典故古為今用的研究、成語典故+旅游+產業等議題進行溝通與研討,共同推動中國成語典故文化遺產古為今用,助推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令人可喜的是,對于成語文化的運用,淮南已形成一定的民間文化普及基礎,且在地方民俗中有充分的體現。無論是在剪紙、繪畫、工藝制作上,還是在文藝演出、影視傳媒、日常輿論宣傳上,均可見成語典故的傳播運用。此外,淮南還成立有淮南子文化研究會、民間文藝家協會、歷史文化研究會、民間演藝團隊等群眾性社團研究機構,專事成語典故傳說的研究創作,無不彰顯了這座城市成語典故文化的未來勃勃發展生機和不竭動力源泉,為淮南“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建設夯實了堅實根基。
在淮南成功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后,根椐國家評審專家組的意見,淮南市政協積極與淮南師范學院聯系協商研究,共同建設了“淮南成語典故研究院”。研究院將整合相關方面的研究力量,開展對淮南市成語典故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對成語典故進行轉化與應用。
堅定傳承成語典故文化的自信自覺
淮南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的“中國成語典故之城”規劃提出,到2020年前后,逐步在淮南市形成濃厚的成語典故宣傳、學習、建設氛圍。組織編寫高質量的“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系列讀本,通過各地方黨委政府,各大專院校、中小學校、企事業單位、協會團體不定期舉辦“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相關活動,讓廣大中小學生和市民了解“中國成語典故之城”,以文化惠民舉措,讓淮南人了解《淮南子》等有關淮南史料書籍,了解淮南歷史人物,增強淮南人民的歷史責任感和文化自豪感。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作為淮南又一張國家級城市名片,為城市“做好山水生態文化文章”注入了全新內涵,進一步堅定了淮南人民傳承成語典故文化的自信自覺。在成語典故文化建設中,淮南市還將依照經濟社會發展及旅游、文化等規劃目標,從成語典故+文化、+旅游業、+城市建設等方面持續用力,圍繞八公山、壽縣古城建立一批以成語典故為精髓的歷史文化旅游區,開發與成語典故相關的旅游產品,推動文化旅游向深層次融合,進一步打響文化資源品牌,力促城市轉型升級發展。不斷通過征文、政策獎勵、文化扶持創作等方式,形成以《淮南子》精髓為核心,以八公山典故為重點,以歷史故事為主題的系列書籍、戲劇、電視、電影、動畫、剪紙等多種成語典故表現形態,打造一系列與淮南地方成語典故相關的文化產品、文化精品。
在“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持續建設中,以此次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舉辦并形成長效機制,待時機成熟,還將申請央視在淮南舉辦“中國成語大會”。我們相信,在中共淮南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專家的精心指導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以優異的成績打造好“中國成語典故之城”這一靚麗的城市名片,讓淮南故事更加生動,淮南文化更加燦爛,淮南城市更具魅力,以多姿多彩的答卷,踐行淮南人的文化自信。
圖一:刻于壽縣西城門的《當面鑼對面鼓》
圖二:八公山《淮南子》文化園的《塞翁失馬》雕像(記者 張雪峰 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