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頁 > 今日視點 > 探秘三元孤堆古墓群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建好數字生態賦能中小企業
               營造呵護民企干事創業好環境
               以更高標準推進生態修復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探秘三元孤堆古墓群
              【字體: 】 發布時間:2020/5/6 7:56:47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40多座古墓葬起自戰國、漢代至明清

              淮南古墓考古發掘再次引人注目。為支持高新區大數據建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對高新區城市建設C17地塊內的三元孤堆墓葬進行了考古發掘。經過前期調查及勘探,今年4月,考古隊開始進場清理發掘,已定位古墓葬40多座(含中型以上墓葬3座)。此處墓葬集中,年代從戰國延續到明清,這將為淮南地方史研究提供珍貴材料。日前,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也來到考古遺跡現場,為大家一一探秘。

              當天,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看到,考古范圍的土地上已被圍上了綠色鐵絲網,并在東側一處進出口懸掛了考古發掘證照,“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旗幟表示這里正在進行的工作。現場,既有工作人員手持鐵鏟等工具在內進行相關工作,也有工人在挖坑,向外運送土方。已有十多處考古坑內清理出了墓室,部分大墓發現點被標記了線條、號碼,等候發掘。

              發現與發掘

              三元孤堆古墓群位于淮南市三和鎮姚皋村,現屬于高新區城市建設C17地塊,是某大數據產業園項目建設擬用地。該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計劃用地200畝,主要建設數據產業園、研發科技大樓等。

              三元孤堆古稱“死虎亭”,又叫“死虎壘”,它們位于今天的淮南市三和鎮姚皋村東邊,當地的老人們習慣稱它“狼煙古堆”或“三眼古堆”,即今官方石碑上寫的“淮南市文物保護點三元孤堆墓”。

              《文物法》明確規定,進行大型基本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報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組織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在工程范圍內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進行考古調查、勘探。

              2019年9月3日,為了盡快落實投資建設的項目,在高新區管委會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安徽省文物局的保護意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專業人員對C17地塊展開現場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勘探中C17地塊共發現古墓葬40余座(含中型墓葬3座)。其東南部是淮南市文物保護局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在冊文物點——三元孤堆墓葬群的北孤堆,地表尚存較大的封土堆。在北起洞山之陽、南至東淝河的大片區域是古墓葬埋藏密集區,其西側5.5公里即有武王墩古墓葬,其南側約10公里有歷史上被盜的李三孤堆。根據武王墩等已發現的中等規模以上楚墓的排列規律,初步判定墓葬大致時代自戰國、漢代至明清,以戰國和漢代為主。

              根據上述調查情況,經研究,高新區管委會委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建設用地范圍進行全面的考古發掘,并將視發掘結果對該地塊制定合理的建設規劃。

              2020年3月,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隊進駐淮南,著手準備發掘工作。

              遺跡與遺物

              淮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里曾是春秋戰國時期蔡國的故土,也是楚國最后的都城;這里曾是劉邦小兒子劉長的封地,也是淮南王劉安的封國。

              據史料記載:夏商時期,市境屬“淮夷”之地。西周分封諸侯,市境為州來子國所轄;春秋末期,諸侯紛爭。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吳滅州來,市境屬吳;隨著楚國勢力的擴張,位于淮河上游的蔡國被迫幾度遷都,求救于吳。為便于吳蔡的相互援助,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吳國幫助蔡國遷都于州來,改州來為下蔡。戰國初期,周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滅蔡,市境屬楚。戰國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于壽春,改壽春為郢,市境成為楚國的京畿之地。楚王負芻五年(公元前223年),秦滅楚。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市境淮河以南屬九江郡(郡治壽春),鳳臺縣及淮河以北屬泗水郡。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首置淮南國,都六(今六安),轄九江、廬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英布獲罪伏誅,改封劉長為淮南王,都壽春(今壽縣)。孝文六年(公元前174年),劉長獲罪流放,死于途中。文帝改封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孝文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淮南國一分為三:淮南、衡山、廬江,分別封給劉長的3個兒子,長子劉安繼任淮南王,都壽春。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劉安獲罪自盡,廢淮南國,復為九江郡,治壽春。西漢時期,市境先后屬淮南國、九江郡所轄,鳳臺縣屬沛郡下蔡縣。

              歷史悠久的淮南,文化底蘊深厚的淮南,必然是地下埋藏豐富、分布廣泛,部分工程在前期考古勘探時遇到古代墓葬很正常。而考古正是利用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或者與人類活動有關的自然遺存來研究人類古代歷史的一門科學。這也是文物法強調,要在工程開始前先進行考古勘探和發掘的原因。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室主任張輝擔任此次發掘領隊,現場,他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介紹了分區分期發掘計劃。計劃發掘總面積約1520平方米;分為三個區域,其中Ⅰ區古墓葬7處、發掘面積200平方米,工作周期約35天;Ⅱ區古墓葬10余處、探溝2條、發掘面積370平方米,工作周期約60天;Ⅲ區古墓葬20余處、探溝1條、灰坑1處、發掘面積950平方米,工作周期約90天;全部發掘周期約200天。從4月進場開始,整個發掘工作大約持續到10月結束。發掘方法采取在全面揭露小型墓葬的基礎上,重點對中型墓葬封土堆積保存相對較好的區域布設十字形探方進行發掘,詳細了解封土堆積情況及墓葬形制,利用探溝了解壕溝與古墓葬的關系。

              在現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也看到,部分小型墓葬已經發掘完畢,呈現在世人眼前。其中,有一處保存較為完好的宋代墓葬。方形土坑,墓室為磚砌結構,頂部穹窿形,樣式精美。該墓室將整體遷移至室內再清理研究,具體有何隨葬品暫時還不清楚。但就仿木結構墓本身來說,將為認識宋朝時期科技、建筑工藝水平及審美提供詳實的考古材料。

              附近的武王墩古墓葬、李三孤堆墓葬都曾被盜,三元孤堆古墓群是否也遭受到盜墓賊的侵擾?張輝介紹說,這群古墓葬現場大多發現被擾動的跡象,大型墓葬部分封土有一些盜洞,不排除歷史上曾被盜過,具體情況得等繼續發掘。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場也看到,有的小墓葬發掘之后發現只剩下一個石板,棺槨已經不見了。

              此次探明的三元孤堆古墓群中,有3座中型以上墓葬,現場已有一處除去了上面殘存的封土,標明了墓室入口。不過墓主人究竟是誰?只有等發掘結束才可明了。但從目前發掘的情況,即墓葬的形制和發掘出土的泥土來看,中型墓葬極有可能是漢代的貴族墓葬,如果發現文字材料,就有可能確認墓主。“因為這個地方歷來墓葬集中,過去就是經常埋墓的地方。”張輝表示,如此數量眾多的古墓集中在這一區域,這意味著整片區域自古以來可能就是集中安葬區。結合淮南歷史文化,戰國、漢墓在淮南集中出現,此地應該是古代貴族墓葬群,年代最久遠的可能葬于距今約2000年。

              價值與意義

              時間跨度長、墓穴數量大且保存相對完好的集中安葬區,對于研究淮南古代喪葬制度以及社會生產力發展情況有著重要意義。據悉,此次考古也是旨在通過調查、勘探、發掘、資料整理與多學科研究,系統把握墓葬的基本結構、建造方式和了解古墓群的埋藏特點、葬式葬俗,結合文獻記載,并與壽縣周邊區域已經發掘的同期古墓葬進行比較,綜合分析古墓群的時代特征以及葬俗演變規律。

              本次考古隊伍由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兩部分人員組成。其中考古發掘主要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淮南市文物管理局專業技術人員聯合組成,并邀請安徽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學生參加;文物保護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建室及科研室組建。

              此處如果出土有重大價值的墓葬和文物,會不會原址建設博物館?張輝說:“有可能,如果古墓葬價值較高,為了保存和展出文物,在墓葬原址也會先建一座展覽館,把它們保護起來,在墓坑內按照發掘現場原貌模擬一些社會場景,供游人參觀、了解傳統文化。”

              張輝介紹說,本次發掘屬于配合基建考古發掘,堅持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齊頭并進,突出現場文物保護原則,加強現場遺跡保護;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及時整理發掘資料,力爭2021年將研究成果向社會發表。目前,該考古工地的清理發掘工作仍在繼續。本網也將持續關注。

              圖一:古墓群俯瞰圖(局部)

              圖二:考古隊領隊張輝向記者介紹發掘情況

              圖三:考古區域已被圍上了安保鐵絲網

              圖四:考古工作人員在清理現場

              圖五:考古工作人員在測繪古墓群

              圖六:工人們在挖掘封土

              圖七:清理封土需要科學規范(記者 李鈞 廖凌云 張越)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4120190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日本系列1页亚洲系列|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 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 |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播放| 爱爱帝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va久|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亚洲特级aaaaaa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77777午夜亚洲| 亚洲午夜福利717| 亚洲女人初试黑人巨高清| 亚洲无码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区| 国产亚洲免费的视频看|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