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型小巧 口感甜脆
(記者 張雪峰)6月上旬,瓜果飄香時節,淮南市農科所今年新引種的西瓜新品“黃鳳凰”“綠鳳凰”掛滿藤蔓,即將全面成熟。經評估,“黃鳳凰”“綠鳳凰”生長旺盛,瓜型小巧玲瓏,口感甜脆,達到品質要求,標志著引種獲得成功。下一步,市農科所將對此品種向設施農業基地進行推廣,讓更多的市民得以品嘗、采摘,以利觀光農業發展。
天氣炎熱,在市農科所無土栽培的溫室大棚里,與其它長在地上的瓜不同,這里的西瓜是吊蔓的,整齊地向上生長,長成的西瓜一個個吊在瓜架上,還有很少見的黃皮西瓜,讓人忍不住想捧一下拍拍。畢竟是無土栽培,這里的大棚地上不見土,只是一層白色的膜布,走在上面很硬實。沒有土當然也不見雜草,沒有養分的浪費,西瓜長得更好。瓜秧上方,每隔一段距離還掛著一片片黃色的防蟲板,可以粘住少量鉆進來的飛蟲,避免西瓜蟲害。
淮南市農科所高級農藝師周賀芳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我們這里種植的西甜瓜品種都是比較有特色的,比如說,這個西瓜叫黃鳳凰,它是黃皮紅瓤;而這邊這個品種是綠鳳凰,它是綠皮黃瓤。它的口感特別好,品質特別高,又由于它個頭比較小,一般只長到3、4斤左右,比較適合觀光采摘,如果太大,就不太適合。”
周賀芳進一步介紹,無土栽培是市農科所引進的椰糠基質水肥一體化灌溉模式,是采用椰糠作為基質,將灌溉和施肥融為一體的新技術。它的優點是灌溉施肥的肥效快,養分利用率提高, 可減少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溝灌的30%-40%。大大降低了設施蔬菜因過量施肥而造成的水體污染問題。由于水肥一體化技術通過人為定量調控,滿足作物在關鍵生育期“吃飽喝足”的需要,杜絕了任何缺素癥狀,還可以根據作物需水需肥規律隨時供給,保證作物均衡吸收,可顯著增加作物產量,并提高農產品品質。
同時,無土栽培模式可以顯著減少病蟲害,作物很多病害是土傳病害,由于采用無土栽培,栽培基質都是經過殺菌消毒的,所以不存在通過土壤傳播的問題。再通過物理的方法,如防蟲網,黃板等進行害蟲的誘殺,可大幅減少、甚至可以不使用農藥。
通過水肥一體化的栽培模式,可以種植一些附加值較高的瓜果類作物,進行觀光采摘。周賀芳強調,我國人多、地少、水缺,且水肥消耗大,勞動力匱乏,水肥一體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