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 三個試點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啟動以來, 2149戶居民成為引領我市生活垃圾分類新時尚的帶頭人
日前,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5月1日,三個市級試點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啟動以來,已有2149戶居民辦理了垃圾分類智能卡,成為引領我市生活垃圾分類新時尚的帶頭人。
實行垃圾分類,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
據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國家、省有關生活垃圾分類的文件精神,我市于今年4月印發了《淮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試行)》(淮分類辦〔2020〕1號),對垃圾分類使用范圍、分類標準、投放要求、分類標志等多個方面進一步細化,為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撐。 5月1日,垃圾分類試點在文明村、南山村、恒大綠洲三個居民小區正式啟動。5月7日,《淮南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印發,為2020年年底前順利完成市政府下達的“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垃圾分類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需要人人參與,但目前還存在著思想認識仍需提高、推進力度還需加大、宣傳教育需要深化和資金投入有待落實等困難和問題。
對此,市城管局將加大宣傳力度,推進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開展垃圾分類進學校、進社區、進醫院、進機關等活動,發動全市各部門各單位和廣大市民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提高群眾知曉率、支持率、參與率。加強示范引領,推動全市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發動全市黨員干部帶頭,黨政機關先行,充分發揮示范表率作用。強化日常督導,加強垃圾分類治理質效管理。創新運行機制,健全垃圾分類收運配套體系,積極推進餐廚垃圾處理廠、西部垃圾焚燒發電廠擴建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地方性立法工作,明確源頭減量、監督管理、保障措施、責任義務、公民行為規范、獎懲機制等,為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剛性約束,逐步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依法治理軌道。
據了解,廣大市民對于垃圾分類都有參與熱情,但很多市民不清楚具體如何分類?對此,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做了相關解釋,建議居民家中重點設置兩類垃圾桶。
據介紹,根據《淮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試行)》,我市生活垃圾實行四分類,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濕垃圾)、其它垃圾(干垃圾)。具體來說,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范疇里,居民家中重點是分好其它垃圾和易腐垃圾,也就是做好干濕分類。因為其它垃圾和易腐垃圾的比例,在居民生活垃圾中的占比較高,大概在70%-80%,所以家中重點設置這兩類垃圾桶就行。有害垃圾產生的比例很小,目前每個小區都設置了一個有害垃圾投放點。同時,對于可回收物,居民可單獨投放或者是直接出售可回收物,以提高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節約資源。
自5月1日正式在三個小區試點生活垃圾分類以來,到現在兩個月了,居民參與情況和成效如何?據介紹,在垃圾分類市場化公司和小區物業、垃圾分類志愿者的積極行動下,截至6月20日,文明村、南山村、恒大綠洲等3個試點小區共設置13套智能設備,21處生活垃圾集中投放亭,130只其它垃圾桶和50只廚余垃圾桶;注冊辦理2149張智能卡,發放生活垃圾分類有獎問答獎品1690份、致社區居民朋友一封信3287封、廚余垃圾袋2674卷、環保袋1986個。
在這三個小區居民熱情參與下,各類回收物累計投放已超過1800公斤,回收紙類物品約885公斤,塑料物品約380公斤,紡織物品約368公斤,金屬物品約218公斤,有毒有害物品55公斤,廚余垃圾約5.8噸。下一步,市城管局將加大宣傳發動力度,采取上門宣傳、逐戶排查、分類有獎等方式,推動小區居民辦卡全覆蓋。(記者 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