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第34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范雪祥完成捐獻
10月20日,安徽省第27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淮南市第34例成功完成捐獻,挽救廣州一名22歲血液病小伙的生命,他就是范雪祥。
他,做好事不猶豫
每場的生命接力,都源于一次偶然獻血,對范雪祥來說,同樣如此,范雪祥剛滿18歲就在部隊開始獻血了,從此,每年他都會堅持做這件好事。2014年8月他路過淮南商貿一處獻血屋,聽到學生志愿者介紹捐獻造血干細胞相關知識。當時正值全市掀起向習總書記點贊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張寶學習的熱潮。范雪祥聽完介紹,毫不猶豫馬上留取了血樣,成為了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者。
6年后,2020年的8月,范雪祥接到市紅十字會電話時,正在防汛一線日夜看守,得知自己與患者初配成功,對于捐獻救人他沒有半分遲疑,唯一擔心的是怕捐獻時自己因工作原因難以脫身。
他,吃苦耐勞、敢拼敢打
范雪祥是淮河岸邊土生土長的農家娃,從小在河灘、田頭摸爬滾打,養成了他吃苦耐勞、豁達開朗、敢拼敢打的品質。
1998年底,剛滿18歲的范雪祥遠離家鄉走進了從小就夢想的軍營,成為一名武警戰士。他雖是班上年齡最小的新兵,但在訓練中那股拼勁是一般戰士沒法比的。軍事訓練他一直在支隊名列前茅,還在軍事訓練比武中獲獎。因表現優異,新兵下隊才幾個月就被中隊派去參加骨干集訓,同年留在教導大隊當新兵班長帶新兵集訓,當兵5年帶新兵集訓3次、骨干集訓1次、預提指揮士官1次、尖子集訓1次,在中隊是擔子最重的一班班長。自己還是新兵就成了帶兵能手,因帶兵出色,被湖南省武警總隊授予“優秀帶兵班長”,兩次被授予“優秀士兵”,入伍一年后便入了黨。
2001年底,部隊駐地附近的一家大型養豬場突發火災,發現火情后范雪祥帶隊火速趕去救火。當時情況緊急,在沒有專業救火設備的情況下,范雪祥掄起棍子奮不顧身撲進火場。他徒手爬上房頂把易燃的棕樹葉從屋頂扒下來,阻止火勢蔓延,撲救中范雪祥突然從三四米高的房頂跌落下來,等緩過神來,才覺得滿身疼痛,尤其腳趾疼的不能動,一看是大腳趾脫臼了,顧不上這些,他一咬牙一狠勁用手把腳趾猛地拽幾下復上位,忍著劇痛又爬上房頂繼續撲火。因撲救及時,大大降低了養豬場的損失。范雪祥因英勇表現,也獲得了個人三等功的表彰。他更受到部隊領導的贊許:難得這么拼命的優秀兵。
他,是一名實干的基層干部
退伍后,范雪祥通過考試進入到家鄉所在平圩鎮機關工作,本來認為離家近了,可以挑起家里的重活,照顧父母了。但如今提起這些,他只能無奈地搖頭:“離家幾里路,常常到人家地頭,可就是顧不上自己家!
工作上,他身兼數職,24小時不離崗是常事。辦公桌隔一個柜子就是一張簡易床。尤其是農忙時節,鄉鎮干部都包保村子,他包的村就在自家村的隔壁,走在人家田間地頭,時而也不由想著年近七旬的父母還在自家田里艱難耕作。
尤其是今年,那真叫打仗,一場趕著一場。年初抗擊疫情,他在馬路邊的防控站點24小時值守幾個月,白天在刺骨的寒風中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夜晚在四面透風的單薄帳篷里凍得坐立不安。
盛夏酷暑又接到嚴峻的防汛任務,防守在大堤。他白天頂著火烤般的烈日或傾盆大雨巡堤查險,夜里忍著蚊蟲叮咬巡查值守,快兩個月吃住在堤壩上,身體基礎好的范雪祥也覺疲憊不堪。但必須嚴防死守,他負責的崗沒出過任何問題。
不管是抗疫還是抗洪,作為負責精神文明和鄉鎮企業的干部,他還肩負了另一項任務,動員鄉鎮企業捐款捐物,兩次抗災鎮里組織捐款60多萬元。當然,他負責的其他工作也一項不落在全區各鄉鎮名列前茅,今年該鎮還獲評了省級文明鄉鎮。
秋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今年中秋、十一雙節長假,辛苦大半年、本該歇歇腳,陪家人玩玩,可這時節又值本地秋收最忙的時候,鄉鎮干部全部下村包保秋收和秸稈禁燒,每天都要在田間地頭看到半夜,生怕有一處火點和煙霧。
鄉鎮工作難做,既要把工作做好,又要鄉親們理解支持,難!盡管做得不錯的范雪祥也是滿腹難言。
得知這節骨眼上要請假去捐獻,范雪祥沒有為自己擔憂,反而最擔心的是工作:一個蘿卜幾個坑,自己走了,工作咋辦,尤其是包保的村秸稈禁燒可快收尾了,這節點上不能出任何問題,否則前功盡棄,影響可就大了。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安慰他,工作會幫他請假,還是與家里人溝通下捐獻的事。做事干脆的范雪祥淡淡一笑:“沒啥說的,父母年齡大了,也不懂,不用跟他們說,免得擔心,愛人是自己堅定的支持者,沒問題!
還是平圩鎮黨委書記李祥全的一番話安慰了范雪祥:范雪祥身兼數職,是單位難得能干的骨干力量,尤其是現在正是鄉鎮各項工作快收尾等待上級驗收的關鍵時期,他請假是給工作帶來很多困難。但救命最重要,他能挺身救人,再多困難我們也全力支持。
10月20日早上,范雪祥輕松上陣,信心十足!澳鞘莻生龍活虎的小伙子,我想象著像我當年那個樣子,能挽救成功該多好,又是一條好漢。犧牲這幾天時間也值得,回來再把耽誤的工作補回來,兩全其美。”他爽朗地一笑。(記者 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