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淮南石姚灣凈水廠項目建設現場——水流清清 利國利民
作為處理市政污水的一項重點工程,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淮南市石姚灣凈水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工程建設的如何?1月15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淮南市石姚灣凈水廠項目建設現場進行了探訪。
凈水廠及配套管網基本建成
當天上午,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淮南市石姚灣凈水廠項目建設現場看到,有的施工人員正在修筑道路側石,有的操作機械挖土平整地面,現場一派忙碌的建設場景。
據了解,淮南市石姚灣凈水廠項目位于田家庵區學院路與沿淮路交叉口西北側,廠區總占地面積約5.8公頃。凈水廠近期設計污水日處理能力為5萬立方米,遠期規劃日處理能力為10萬立方米。管網服務范圍為淮南市中心城區的東部、中部及西部片區,配套管網總長約60千米。建設單位為淮南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及總包單位為首創愛華(天津)市政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監理單位為江蘇建科,施工單位為中交一公局。
在石姚灣凈水廠內,一個個不同形狀的單體建筑拔地而起,基本建成,有的已經正在運行,發揮著功能。據了解,石姚灣凈水廠工程主要包括新建粗格柵提升泵房 1 座、新建細格柵沉砂池 1 座、新建側流改良 A/A/O/A/O 生物池 1 座、新建二沉池配水井及污泥提升泵房 1 座、新建二沉池 2 座、新建高效沉淀池 1 座、新建反硝化深床濾池 1 座、新建消毒池1座、新建污泥處置中心1座、新建綜合辦公樓 1 座、新建巴氏計量槽1座等19個單體構建筑物,以及相關的廠區管道、管溝、道路、照明、廠區綠化、進廠道路、橋梁工程等內容。
首創愛華項目負責人趙帥介紹,淮南市石姚灣凈水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工程項目2019年10月下旬開始動工,目前整個工程項目近60千米的配套管網基本完成,全線貫通;石姚灣凈水廠項目整個廠區工程進度已完成96%,總體基本建成,并實現通水達標的目標,剩余4%的附屬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在今年5月份之前全部完成。
經過多道工藝處理后,市政污水變清水
矗立在石姚灣凈水廠區內的各個碩大建筑告訴大家,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跟隨首創愛華項目負責人趙帥來到廠區最南面的一個最大的單體建筑,踩著樓梯來到建筑的頂部,這才發現這里原來是一個巨大的蓄水池,而這個蓄水池內部像是一個迷宮,把水分隔成很多塊,有的水像黃泥水,有的水面飄著浮沫,有的水則打著旋兒……耳邊還有電機嗡嗡運行的聲音。這難道就是在處理污水?看到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疑惑的神情,趙帥熱情地進行解釋。“這里就是對污水進行一級處理的地方,主要去除污水中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你看最南面的那幾個池子里流入的就是生活污水,污水在這里通過多種方法進行格柵后,再進入二級處理。雖然你看到的是一個大池子,可每一格里的水都是在按步驟進行處理。”趙帥介紹道。
跟著趙帥的腳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又來到另一個圓柱型建筑,和第一個建筑相比,這個稍微小一點,整個池子分成內環和外環,內環里的水像是泥漿,外環里的水則清澈很多。“這里就是污水二級處理,通過活性污泥法對污水進行進一步地凈化處理。下一步就可以讓你眼前一亮了。”真如趙帥所說,當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第一個池子時,這里的水已經清澈見底,真不敢想象它曾是生活污水。而這并不是最后一步,最西邊較小的池子里滿滿的是已經達標的可以再利用的中水。
趙帥介紹,石姚灣凈水廠污水一級處理采用粗格柵+細格柵+曝氣沉砂池工藝。經過整個工藝鏈處理后,目前已實現通水達標的目標,出水到達一級A標準和地表水準IV類標準。達到一級A標準的水,經過中心溝到泵站,最后排入淮河;達到準IV類標準的水,提升到龍湖公園進行中水再利用,一部分作為城市景觀用水,一部分作為城市消防及環保用水。
保質保量完工,交上一份完美環保答卷
據了解,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市城鄉建設局、北京首創股份領導下,及其他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的幫助下,建設單位淮南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及總包單位首創愛華(天津)市政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認真組織,科學管理,采取各種趕工措施,基本按計劃完成各項節點任務。截至目前,廠區內水處理構筑物單體已基本完成,配套管網也已基本完成,附屬工程正在有序進行。趙帥介紹,他們將加緊施工,保質保量完工,向淮南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完美的環保答卷,同時努力把凈水廠打造成一個花園式的廠區,并為下一步環保工作做好準備。
據淮南市城鄉建設局公用事業管理科科長展琪介紹,淮南市石姚灣凈水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工程屬于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項目,是淮南市重點工程,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項目總投資約7.6億元。工程自2019年10月正式開工以來,克服大氣環保整治、新冠肺炎疫情和淮河汛情影響,于2020年12月底實現污水達標排放的既定目標,工程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將極大提升我市主城區的污水收集、凈化處理的能力,也為我市綠色發展及生態文明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圖一: 石姚灣凈水廠效果圖
圖二、三:俯瞰石姚灣凈水廠建設場景(記者 張明星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