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假、套牌車輛幾乎被我們逮完了,技術的力量往往在群眾看不見的地方發揮著魔力。”5月11日,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站在大屏幕前,獲得今年全省五一勞動獎章的警務技術三級主管李江用一句充滿自信的表述,打開了封藏在大數據背后很多市民并不知曉的查緝違法車輛的“天網”故事。
李江介紹,長期以來,淮南和國內其他多數城市一樣,常會遇到一個棘手的交管難題。每到深夜,不少大貨車就會遮擋污損號牌、不懸掛號牌、超載超速闖紅燈、肆意行車等。遇到交警攔查時,個別大貨車甚至會強行沖卡逃竄,引發交通事故及惡性案件。
面對這一全國性的難題,李江帶領科技團隊研發了“打擊涉牌貨車實戰模型”,在淮南天空編織了一張交管數字網。 利用這一網絡,兩年來淮南共降級注銷了200余名違法駕駛人的貨車駕駛資格,處罰了1000余起闖紅燈、2000余起超載超限的違法行為,停運了10余家違法突出的運輸公司。
走訪中,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還了解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將“技術立警”服務群眾擺在突出位置。在李江的技術攻關下,這個科室通過研究駕駛人違法犯罪心理,總結編寫了20000余字各類嫌疑車輛的研判技術和查緝方法,進行全警普及。這個科室還創新了“電話傳喚”技戰術,“軌跡追蹤+人車伴隨”、“動態+靜態人像篩選比對工作法”等,迫使200余輛假套牌車輛從全國各地回淮投案;協助有關辦案單位完成100余輛涉黑涉惡查封車輛的查扣;協助基層大隊破獲各類肇事逃逸、酒駕闖卡案件50余起。
一張數字交管天網正全天24小時守護著淮南的交通安寧,交警指出:目前我市各主要路段均設置了電子抓拍設備,交警也正運用這些設備開展非現場查緝交通違法行動,廣大交通參與者請勿以身試法。(記者 蘇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