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小彬再次走進高考考場,因為去年的失利,他選擇了去毛坦廠中學復讀。這就出現一個問題——誰去陪讀?小彬的父母都有工作,誰都不能放棄,于是一場家庭會議后決定去陪讀的是小彬的爺爺,70多歲的老人突然有了一種背井離鄉的感覺。
“我們是9月份過去的,當時小彬媽媽帶小彬去報名時就把房子租好了,那邊的房租很高,聽說一年2萬多元。看到房子時我卻傻了眼,就一間房子,里面一張床、一個書桌,特別簡單。”小彬的爺爺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剛入校,倆人不了解學校的作息,第一次上課,小彬就遲到了,不僅被罰站了一上午,老師也在群里點名批評。從那以后,小彬爺爺按照學校的作息時間,再沒讓小彬遲到過。
小彬爺爺說,陪讀的生活就是早早起床給小彬做早飯,然后喊小彬起床,再去買菜。雖說只有爺孫倆,但是小彬爺爺一點都不馬虎,為了給孫子增加營養,小彬爺爺想著法做好吃的。“那邊菜場離我住的地方近,菜也很豐富,魚、肉、蛋什么都有,就是貴,不過只要孫子喜歡吃,我就多買些做給他吃。孫子上學辛苦,得補充營養。”因為時間很緊張,小彬爺爺每天都是踩著點做飯,小彬到家就能吃上飯,吃完就得回學校,有時學習太緊了,小彬爺爺就去給孫子送飯。晚上依然如此,因為要學到凌晨一點多鐘,小彬爺爺還要給孫子加餐補充營養,絲毫馬虎不得。
復讀的這幾個月,爺孫倆基本上就待在六安,平均三個月回淮南一次。6月1日,爺孫倆終于收拾行囊回到淮南,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聯系小彬爺爺的時候,他說,剛回到淮南感覺輕松很多,一個星期體重就長了三斤。在毛坦廠那邊看到孩子和陪讀家長都讓人不自覺地緊張,像他這樣70多歲去陪讀的并不多,不過為了孩子也是沒有辦法。孫子的作息時間擺在那,自己肯定是起得早、睡得晚,也因此短短幾個月時間,體重就降了30多斤。
“回到淮南后,我的手機還是接收到學校老師發來的信息及每天學習任務,我都會給小彬打電話,叮囑他好好學習,注意休息。”小彬爺爺說,“看著孫子在一點點進步,無論結果如何,只要全力以赴就好,因為我們都曾經努力過。”(記者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