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部門將引入共享電動自行車提上了日程
社會的發展,讓電動自行車逐漸取代了過去的自行車,成為出行代步的重要工具。同樣具有經濟、便捷的特點,它比自行車更省力,活動范圍更大,因而廣受市民青睞。在公共自行車引入淮南的第5年,城管部門將引入共享電動自行車提上了日程,目前正在進行“《淮南市共享電動車運營工作方案》 公開征求意見”,在此基礎上,亦在進行“關于公開征集淮南市共享電動車新建站點的建議”,希望市民積極建言獻策,為淮南城市發展助力。
據了解,隨著城市道路擁堵、公共交通不足等出行問題的日益突出,為打通市民出行“最后1公里”,在城管部門主導下,城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于2017年4月底在淮南建成運營,建設有站點300個、鎖車器12000個、自行車10000輛,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受到了廣泛歡迎。淮南市運營的公共自行車被稱為“淮小綠”,1小時內免費,為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運營的政府公益性項目,是“有樁”系統,避免了被隨意丟棄街頭巷尾等問題,便于市容管理。但公共自行車使用人群有限,一些女性及體力不夠好的人騎車騎不動,嫌累,引入共享電動自行車呼聲日高。
據淮南市城管局市政園林管理處鄧家喜介紹,淮南市公共自行車項目由市政府出資,可以維持相應運行,能夠做到1小時內免費,是“基礎版”。而擬引入的共享電動自行車屬于“升級版”,與現有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形成互補,采取市場化運作,政府進行城市環境方面的規范管理,不投資,由此沒有免費時段,收費是肯定的。只是取決于城市消費定位,在引入過程中,盡量使收費低些,要低于周邊城市的共享電動自行車收費。
鄧家喜說,與共享單車一樣,淮南有“后發優勢”,可以看到別的城市在共享電動車管理方面的不足,傾向于采用“有樁”系統,避免因停放管理不規范,給城市環境帶來不利影響。當然,共享電動自行車的引入,又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畢竟比自行車要快,出現交通事故怎么辦?交通安全如何保證?騎行頭盔怎么戴?諸如此類,這些都要考慮。但也不能因噎廢食,一拒了之。
所謂“市場迎合需求”,擬引入的共享電動自行車旨在規范管理,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出行系統,豐富群眾出行方式。繼淮南城區之后,目前《壽縣智慧有樁共享電動自行車建設實施方案》也正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鄧家喜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目前市民來電意見中,有選址地點、費用多少及“有樁”“無樁”選擇等訴求,城管部門將認真對待每一條意見,問政于民,使方案更合理、更加精細化,真正解決市民出行的痛點。(記者 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