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濟淮(南水北調)入淮河口見聞
盛夏七月。我陪同來自北京的曾經老領導老同事一行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北門方向參觀了引江濟淮入淮口工程。眼前的八公山,一派蔥蘢。站在著名的八公山麓,確切地說站在通往八公山鄉豆腐村的東淝河大橋上,看著正在熱火朝天施工的引江濟淮入淮口工程船閘項目,不由生出古戰場又著新篇的感慨。
腳下的東淝河,即是近2000年前的淝水之戰古戰場。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堅依仗兵多將廣欲統一江南的東晉,志驕意滿地宣稱,我前秦九十萬大軍,一旦兵臨長江,即可“投鞭斷流”。結果東晉的宰相謝安臨危不懼,布奇兵,出奇招,在長江以北、淮河南岸的壽州城北東淝河與前秦軍南北對峙,以少勝多,一舉擊敗兵力幾乎十倍與已的前秦軍隊,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千古經典傳奇,淮南八公山遂聞名天下。
歲月彈指剎那,滄桑不掩風華。昔日古戰場故事己成經典,廝殺吶喊聲也深植歷史卷頁。而今,這塊英雄的土地上又崛起許許多多現代故事與現代傳奇。東淝河又續演了古戰場的風流芳華。眼前的引江濟淮入淮口項目即是現代傳奇中的一項宏大工程。
往南望,在引江濟淮工程來路的正前方,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商(丘)杭(州)高鐵東淝河拱形高鐵橋。此時,一列高鐵正呼嘯而過,幾乎瞬間就穿越了幾千米的橋梁,令人想起“淝水之戰”時謝玄(東晉御敵大將軍)率5000騎士突破東淝河沖擊前秦幾十萬大軍的英雄壯舉。歷史,沒有高質量的速度就沒有勝算,今日也同樣,提質提速既體現效率與效益,也標志歷史與社會的進步。靠近高鐵橋與其兄弟一般聳立的是合淮阜高速公路的斜拉橋,此時正在做橋梁抬高工程施工,因引江濟淮工程開通引入江水后,淮河水位與東淝水位抬高,高速公路原橋已不適應大型船舶通航,故需進行抬高。這也是應發展的需求而提升吧。人生也如此,一生都要不斷抬高標準提升自己才是。如果說前兩橋在伯仲之間,那么東淝河的靖淮大橋則是小幺弟了。它屬引江濟淮的配套工程,由原來的靖淮老橋改造而成。駐步遠眺,新靖淮大橋與高鐵、高速大橋三兄弟臥若玉帶,高塔如冠,在八公山畔,古城墻外交相輝映,蔚為壯觀。陪同我們的項目部經理說,高鐵、高速、高等級航道三高相會于此,可謂桃園三結義!我接道,于此于時,應是新楚風漢韻,吟唱江淮匯。
北面就是引江濟淮的船閘主體項目,右邊是34米寬的一線船閘改造工程,左邊是23米寬的復線船閘工程。工程的主要建筑基礎設施基本完成。項目經理告訴我們,左邊23米寬的復線船閘工程即將完工。今年年底,引江濟淮全線貫通,該船閘將進行通航試運行。隨著經理遙指,目光遠眺,在船閘工程向北延伸處,是煙云飄渺的淮河水畔——長江水與淮河水即將相逢的交匯口。此時雖然尚未有江水流來,但隨著項目經理的介紹,看著眼前投資近8個億(整個引江濟淮工程總投資600多億,此處僅指入淮口船閘項目投資額)、規模宏大的工程即將竣工,想象著幾十億立方的江水不久將如約而至,禁不住由衷感嘆!作為一個老淮南,幾十年工作與生活經歷早就告訴我,雖然淮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淮河兒女,但畢竟是酸甜苦辣盡在其中,除了受自然環境(頻繁的水災與旱災)影響,還有水資源環境(水量小、飲水質量低、通航能力差)、水生態環境(易污染、生態功能脆弱)的困擾。長江水解淮河之渴,淮南將要喝到的可是第一口南來之水。就在眼前,就在這里,甘若醴泉啊!
被稱為安徽的“南水北調”——引江濟淮工程,是新中國繼三峽、南水北調之后的標志性重大工程。建成運行后,一條嶄新的南北向水上大通道——江淮運河將溝通長江與淮河兩大水系。江淮運河既保證和改善城鄉供水、民生用水,保證和改善淮河水生態環境,還要充分發展江淮航運,為淮河通江達海開辟一條“黃金水道”。這條水道也是一條“黃金項鏈”,將長三角城市群與中原城市群緊密地連為一體。帶動航運交通、現代物流、文化旅游及相關特色產業發展。一座座現代化運河新城也將應江淮運河之“運”而生。
近700余公里的江淮運河,在淮南境內約100公里。淮南境內目前的工程除了江淮溝通段的輸水河道工程、瓦埠湖湖道疏浚工程、瓦埠湖大橋、東津渡大橋、靖淮大橋等大橋工程外,入淮口的東淝河船閘工程是引江濟淮八大樞紐工程之一。運河通航后,這些工程項目將大大改善和提升古戰場周邊與入淮口一帶的基礎設施現狀。屆時入淮口將自帶光芒,會如現代的長江三峽壩區因筑三峽大壩而興起,如江蘇淮安(處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匯口)因古運河而興起一樣,成為江淮運河終點的一個重鎮,現代化城市化進程會突飛猛進。除此之外,眾多的淮河兒女還會看到,自瓦埠湖到入淮口運河段還必將像彩帶串明珠一般把瓦埠湖、壽州古城、淝水之戰古戰場以及八公山風景區聯接為一體。八公山旅游業將奏響古戰場文化、淮河文化與運河新文化的多重樂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此時此刻,我頭腦中不覺跳出來宋代詞人秦觀的這句名詞。淮水湯湯貫古今,運河粼粼潤新淮。我想,在這江淮運河的入口地,在這長江與淮河的相逢處,在這著名的古戰場,一座新城將崛起,一篇新的八公山故事將續寫。淮河在新時代的追夢前行中將從這個入淮口起步開始,毫無疑問會成為淮南未來的一闕詩與遠方。(花學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