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鴻 通訊員 夏明媚)潘集區田集街道居民朱某某家庭有四口人,因女兒患有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療費用較大,夫妻倆因帶女兒治病不能外出打工造成家庭陷入困境,于2020年6月納入城市低保。市民政局向市醫保局提取了我市2021年度困難群眾因病支出數據,發現其女2021年度多次住院治療個人自付額較大,立即通知街道工作人員入戶走訪、核實情況、宣講政策,指導該戶提供申請臨時救助有關資料,當月該戶就領到了臨時救助資金5000元。
而這只是民政部門依托大數據進行信息比對,主動向困難群眾實施救助的其中一個典型事例。今年以來,淮南市民政局以大數據為抓手,全面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采取“四結合”方式推動社會救助工作,從“人找政策”轉變為“政策找人”,讓符合救助條件的低收入人口得到及時救助幫扶。
堅持線上預警與線下核查相結合。與鄉村振興、教體、醫保、殘聯等部門建立穩定的信息交換機制,按月將共享數據進行匯總篩查,對因病因殘因災或遭遇其他突發性困難人員實時預警,由工作人員入戶走訪、核查,通過線上實時預警與線下入戶核查相結合的主動發現工作模式,對遭遇突發性困難人員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救助幫扶。
堅持信息比對與主動救助相結合。通過與鄉村振興部門信息比對,將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中符合低保、特困條件人員及時納入保障范圍;向市醫保局提取2021年度因病個人自付額較高的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信息,主動聯系年度個人自付額較高的困難群眾提交辦理臨時救助相關資料,予以臨時救助;按月將在保低保對象、特困對象和殯葬數據進行比對,經核實確定已死亡人員及時出保,確保應退盡退。
堅持主動摸排與認定幫扶相結合。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低保標準1.5倍的低保邊緣家庭和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開展摸排,對摸排中發現符合低保、特困的及時納入,對漸退期滿及時予以退出,對出現臨時性困難人員給予臨時救助,對存在醫療、教育、住房、就業、飲水等困難的群眾,及時轉介到相關部門。
堅持經濟狀況核對與入戶走訪相結合。對申請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救助人員開展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根據核對結果結合入戶走訪情況綜合判定其是否符合保障條件,有效杜絕錯保、漏保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