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團引入新品種,助力應臺孜西紅柿品牌升級提檔,——讓市民豐富“果盤子” 種植戶鼓起“錢袋子”
大家都知道應臺孜西紅柿好吃,沙瓤可口。如今,這里的西紅柿又升級啦!多出了“蜜紅”“蜜黃”“蜜彩”等小番茄新品種,不僅看起來可愛,吃起來更美味。這些新品種是在省級農藝專家的幫助指導下,由應臺孜蔬菜種植基地新引進上市的。
5月中下旬,由省農科院園藝所主導的“番茄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現場評價會”在謝家集區應臺孜西紅柿種植基地舉行,來自安農大、省種子管理站、省農科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對基地引進的“蜜紅”“蜜黃”等小番茄新品種及推廣的新技術、新裝備進行了現場考察評價,總體結果令人滿意。
應臺孜西紅柿種植歷史悠久,在淮南和周邊地區一直小有名氣。特別是近年來,謝家集區陶圩村發揮蔬菜種植的傳統優勢,成立了應臺孜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了“應臺孜”商標,大力鼓勵支持村民種植西紅柿。同時,為了拓寬銷售渠道,已舉辦了三屆西紅柿采摘節,打響了“應臺孜”西紅柿品牌,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
西紅柿種植需在頭年秋冬季育苗,這些新品種小番茄便是在2022年底育下的。2022年,安徽省大力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在淮南市科技局的牽頭下,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在謝家集區成立了果蔬生產科技特派團,重點幫扶8個行政村和8家企業,陶圩村應臺孜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是重點幫扶對象之一。在多次調研的基礎上,科技特派團團長劉茂了解到應臺孜番茄種植的生產經驗及存在的問題,決定在原有的基礎上錦上添花,豐富番茄種植品種,提升原有種植技術水平。為此,特派團通過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和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科研平臺,篩選小番茄新品種,確定引進不同顏色和風味的小番茄品種“蜜紅”“蜜黃”“蜜彩”等,并委托育苗場育苗。
今年1月,特派團將品種苗送到了應臺孜蔬菜種植基地定植。與此同時,為解決多年來困擾當地種植戶的番茄灰霉病及早春低溫寡照、棚內濕度大打藥難的問題,引進了中蔬微粉產品“彌粉機”;同時,又實施了有機肥替代化肥和精準配方施肥技術等,向種植戶推廣了番茄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幾個月下來,這些新品種、新技術已經開花結果,小番茄新品種得到市場青睞,“蜜黃”賣到20元一斤,從當前的長勢來看,畝產量及品質都較好,得到了種植戶的認可。
評價會現場,專家組通過進棚查看、計量測產、聽取匯報、抽樣檢測和咨詢當地種植戶等程序,形成如下意見:目前,番茄正處于轉紅上市時期,番茄棚植株生長健壯、無灰霉等病害;“蜜紅”“蜜黃”“蜜彩”3個小番茄品種,田間表現良好,形狀整齊、外觀靚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產量分別提高10%和20%以上;特派團推廣的“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栽培綜合技術模式”效果良好。綜上,團隊引進的新品種試驗示范效果良好,合作社增產增收顯著;新裝備新技術優化農業生產環境,試驗示范效果良好,生態效益和產品提質增效顯著。
繽紛夏日,小番茄也是消暑佳品,一口下去,豐沛的汁水瞬間爆出,滿足人們的味蕾,頗受市場歡迎。市、區科技部門表示,新品種小番茄觀賞性和食用性兼具,口感口味獨特,提檔升級明顯。依托應臺孜西紅柿的品牌效應,借助于省級科技特派團的指導,以此契機,要進一步擴大新品種西紅柿的種植,發揮引領作用,豐富市民的“果盤子”,鼓起種植戶的“錢袋子”,助推地區番茄產業提質增效。(記者 張雪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