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嚴)11月29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根據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11月發布的全國城市信用監測排名,我市在全國261個地級市中排名第2位,在全省16個地市中排名第1位。
信用既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也是一個城市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硬支撐。今年以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部署,不斷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推行信用監管、開展專項治理、提升信用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開展誠信文化宣傳教育著力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助力“放管服”改革和營商環境優化。
據介紹,市發展改革委創新數據歸集模式,構建了基于1個信用平臺、融合連接N個行業信息系統、承載X個應用和服務場景的“1+N+X”信用信息歸集管理模式,建立了信用信息全生命周期的管控體系。對信息化建設較好的市直部門支持庫表對接,對公積金、社保、三農等特定信息不見面入庫獲取。截至10月底,已歸集信用信息253.9萬條,其中“雙公示”信息12.5萬條,信用承諾信息11萬條,納稅、社保、公積金、水電氣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信息超229萬條。
市發展改革委以“惠民便企”為抓手,搭建了“信易貸”平臺,創新開發移動便捷授權、優企推薦、風險預警等功能,為金融機構貸前準入篩選、貸中審批決策、貸后風險預警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幫助受銀企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制約的中小微企業解決“不敢貸、不愿貸、不能貸”的問題。
市發改委重點治理失信問題,在“信用淮南”網站設置重點領域失信治理欄目,全量公示失信被執行人、信用承諾等信用信息,重點監測公示電信網絡詐騙、金融、生態環保等十個重點領域失信治理情況。規范開展“屢禁不止、屢罰不改”專項治理行動,整改率100%。
另外,市發展改革委還創新“信用承諾+信用核查”雙監管機制等,在評先評優、融資貸款方面推廣無違法違規證明版信用報告,已下載1.72萬次;信用核查嵌入行政審批流程,實現“逢辦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