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頁 > 文體新聞 > 中共壽縣小甸集特支成立始末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中共壽縣小甸集特支成立始末
              【字體: 】 發布時間:2024/8/9 9:30:07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經過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的失敗,柏文蔚、高語罕等人與陳獨秀時常交流思想,他們進一步認識到,救中國、建共和,進行政治革命,必須“從思想革命開始”,于是掀起一場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

              陳獨秀成為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是與壽縣人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自1902年以后,陳獨秀陸續結識了柏文蔚、高語罕、常恒芳、孫毓筠、范傳甲、薛哲、薛子祥、袁家聲等許多壽縣籍仁人志士,他們在辛亥革命前后,攜手戰斗。柏文蔚1912年任安徽都督后,三次聘請陳獨秀任秘書長,后來又將在上海老漁陽里2號的住宅送給陳獨秀,作為《新青年》編輯部。

              壽縣黨團組織的成立,高語罕是避不開的。高語罕是新文化運動的名將、中共早期著名人物、安徽革命運動的領袖,與陳獨秀志同道合、相交相知30多年,在安徽近現代史乃至中國革命史、文化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915年9月,陳獨秀發動新文化運動時,高語罕在《新青年》發表文章,指明青年一代的任務與前途,號召青年奮起救亡圖存;他揭露德、日帝國主義在山東的罪行,在愛國青年中引起強烈共鳴,成為后來五四運動中全國各地青年爭相閱讀的宣傳材料。

              1916年秋,高語罕應邀到蕪湖任教,他將寄來的《新青年》等雜志分發給進步師生傳閱,并定期組織討論,交流心得體會。1918年秋,高語罕倡議、支持下成立“安社”,編輯出版《自由之花》,蔣光慈、李克農、錢杏邨(阿英)、趙宗漢、胡蘇明等人都是“安社”的成員,以后分別走上革命道路。1918年至1920年間,高語罕編寫的《白話書信》是安徽最早系統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讀本。1921年春,他先后創辦《蕪湖學生會旬刊》《蕪湖》半月刊,宣傳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專制和軍閥統治。

              高語罕不僅是安徽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也是安徽現代教育改革的先驅者。他創辦了各類學校,最重要的是,他親自授課,培養了大批進步青年,尤其是他在的省立五中被稱為“執安徽學運‘牛耳’的學校”,培養了一批革命骨干,如曹淵、孫一中、曹鼎、李坦、崔筱齋、凌霄等均為壽縣人,他也被尊稱為“青年導師”。

              1920年春夏間,高語罕成為陳獨秀在安徽建立黨、團組織的聯系人,為壽縣黨組織的建立奠定了組織基礎。

              從1919年到1923年,壽縣在蕪湖讀書的薛卓漢、曹淵、王培吾、徐夢秋、曹廣化、方運熾等,在高語罕的指導下,畢業后,有的回到家鄉,以小學教員身份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有的轉入上海大學繼續讀書。

              1922年春,在壽縣小甸集任教的曹蘊真,以在外地加入團的學生為骨干,在小甸集成立了SY(英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縮寫)特支,書記曹蘊真,團員先后有徐夢周、魯平階、胡宏讓、徐夢秋、徐德據等,隸屬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領導。壽縣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的成立,為建立壽縣地方黨的組織準備了條件。

              在成立小甸集SY特支后,臨時形成了中共小甸集小組,由曹蘊真、徐夢周、魯平階三人組成。中共小甸集小組是安徽最早的中共組織,為小甸集特支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當時壽縣籍黨團員在安徽省人數最多。1923年冬,共產黨員曹蘊真、薛卓漢、徐夢秋等根據黨的指示,接受了在壽縣發展組織的任務,從上海返回家鄉。他們很快介紹了方運熾、曹練白、陳允常等人入黨。隨著家鄉黨員人數的增多,革命隊伍的壯大,在壽縣地區建立黨組織的條件已經成熟,這時根據黨中央的指示,1923年冬于壽縣小甸集召開黨員會議,成立了壽縣第一個黨支部——中共壽縣小甸集特支,特支書記曹蘊真,組織委員魯平階,宣傳委員徐夢秋,特支直屬中央領導,設有交通,負責來往通訊。這是安徽省第一個黨支部,也是安徽省第一面黨旗升起的地方,也是鄂豫皖邊區最早的黨支部。

              特支成立后,先后以瓦埠、李山廟小學、小甸集為陣地,黨員多數以教書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曹蘊真、徐夢秋在瓦埠小學任教,薛卓漢、方運熾在小甸小學任教。黨中央不斷地給小甸特支指示,還經常郵寄《新青年》《中國青年》等革命刊物和馬列書籍。小甸集特支成立后,便成為當時壽縣革命活動乃至全省革命活動的中心和領導力量。

              1924年初,特支書記曹蘊真因患肺病不能工作,特支書記由曹練白擔任。為了便于工作的開展,特支又將所有的黨員按家庭不同住址進行分工,薛卓漢、陳允常分工在窯口,并向堰口、保義、石集、團城等地作宣傳鼓動工作。特支遵照黨中央指示,對內發展黨員,對外建立農會、婦會、商會等群眾組織,領導群眾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經過大半年時間的活動,黨、團組織有了很大發展。

              1924年夏,小甸集特支成員曹蘊真、魯平階根據組織安排到廣州學習和工作,9月,薛卓漢、方運熾、陳允常等人到瓦埠小學教書并建立中共瓦埠小學支部,或到外地活動,只有曹練白一人留在小甸集小學。至此,中共壽縣小甸集特支活動停止。

              小甸集特支播下的火種在全縣逐漸燎原,并傳播到省內外許多地方,為黨的事業培養了許多革命骨干,為黨的早期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朱多良)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4120190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兄x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明星换脸|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 亚洲欧洲|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亚洲日韩国产成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AV女人18毛片水真多|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蜜桃|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亚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亚洲五月六月丁香激情|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 国产在亚洲线视频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都懂得羞羞网站| 亚洲成a人片77777群色|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