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范圍內開展散裝食品規范與整治
讓散裝食品“穿衣”亮出“身份證”
(記者 張雪峰)近段時間以來,市市場監管局依據《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散裝食品銷售質量安全管理規范》,在全市范圍內大力開展規范散裝食品標簽標識工作,針對散裝食品裸賣、混批銷售、標簽信息殘缺不全等突出問題,進一步規范散裝食品經營行為,維護消費者對食品的知情權。
7月下旬,市市場監管局印發了《關于規范全市食品流通環節散裝食品標簽標識有關事項的通知》。8月中旬,市局專題召開了散裝食品標簽標識規范工作會議,對各縣區市場監管局、直屬分局和散裝食品經營者進行培訓,要求經營者嚴格按照文件規范式樣標注散裝食品標簽標識。
據介紹,銷售散裝食品必須在貨架或盛裝容器外放置或張貼散裝食品標簽,標簽須真實標明食品名稱、配料、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廠址、聯系方式等內容。同時,重新分裝的散裝食品須標明分裝日期和分裝后的保質期,散裝酒必須標明酒精度。
在此期間,各縣區市場監管局和直屬分局嚴格落實屬地監管職責,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對散裝食品經營者的指導與監督,指導企業將散裝食品銷售規范標簽標識納入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積極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對沒有按照要求規范標簽標識行為的經營者強化督促問題整改,對于整改不力或屢教不改的行為堅決予以處罰。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散裝食品規范與整治后,裸賣、混批銷售、標簽信息殘缺不全等突出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散裝食品銷售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得以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