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魚兒躍
淮河干流接連發現淮王魚

漁政人員在放生釣魚人的漁獲物
國慶假期里,淮王魚保護區以外的下游接連發現水中珍品淮王魚,個體重量在4斤以上,已達到成熟具備繁殖能力,標志著淮河干流淮王魚數量趨于增多,淮王魚保護區建設成效顯現。
10月4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獲得漁政人員信息,有漁民在平圩淮河大橋下游捕獲一條淮王魚,已送至漁政碼頭暫養,當日下午將由淮王魚種苗繁育場——鳳臺城北湖漁場運走作為繁育親魚培養。
4日下午3時許,記者如約來到淮南漁政碼頭。在碼頭躉船上,記者看到一條淮王魚正暫養在一只白色的塑料大桶中,有氧氣泵正往水中增氧保證魚的成活。漁場的人員在觀察淮王魚的活力狀態后,表示這是一尾雄魚,緊接著便對淮王魚進行稱重,4斤3兩。隨后,漁場人員用一只大盆將這條淮王魚轉移至車上增氧箱中,又返回躉船上對淮王魚進行登記。漁場人員表示,這種淮河里的野生魚是作為淮王魚繁育親魚之用的。
據介紹,這尾淮王魚是由漁民在平圩淮河大橋下游的市三水廠取水口對面的淮河北側捕獲的,已是淮王魚保護區之外。4日凌晨,漁民在收網時,發現一條大的淮王魚,便先養了起來,待忙完手中活計,便向漁政護漁員進行了報告。此前,作業漁民已接到通知:在捕獲淮王魚后好好保護起來,并報告給漁政護漁員,由淮王魚繁育場作為種魚之用。
此前的10月2日,鳳臺城北湖漁場已到淮南漁政碼頭拉走過一條淮王魚,那條還要大些,重4斤4兩,是在平圩淮河大橋下游處的潘集平圩胡集閘口旁捕獲的,也是在淮王魚保護區之外。
巧的是,10月6日,又有漁民報告在洛河的淮上淮河大橋下游處捕獲了3條淮王魚。經稱量,3條總重12斤半,其中最大的一條重5斤1兩。在經歷前述流程后,很快,這3條淮王魚也被鳳臺城北湖漁場運走。
據了解,鳳臺城北湖漁場為全國健康養殖示范場,每年繁育淮王魚超1000萬尾。作為原種場,其作為繁育母本的親魚最好是來自在淮河中長大的淮王魚成魚,這樣才能保證原種的純粹性。因此,漁場很希望通過合法渠道獲得淮河中的淮王魚。同時,在近期開展的省級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中,市漁政部門也呼吁漁民若發現淮王魚及時報告,作為監測樣本之用。由此,鳳臺城北湖漁場才得以收集到淮河淮王魚。此外,全省首家鮠科魚類良種場的淮南窯河漁場也正在開展淮王魚保種育種繁育研究,目前也有野生淮王魚收集需要。呼吁漁民在保護區外一旦誤捕到淮王魚,首先要保護好,然后立即上報,利用專業工具通過合法渠道轉運,保證淮河淮王魚的成活。
漁政人員介紹,淮王魚是淮河土著魚類,主產于淮河干流鳳臺硤山口。淮王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上從鳳臺茅仙洞,下至平圩淮河大橋處,全長30公里,總面積1000公頃。當前,保護區全年禁漁。而在平圩淮河大橋以下,目前并不是淮河禁漁期,專業漁民可以進行適當的捕撈活動。近期接連捕獲的淮王魚均在保護區范圍以外。
漁政人員補充道,從2008年起,漁政部門每年都在淮河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其中便有特種魚類淮王魚魚苗。增殖放流和保護區禁漁,魚類得以休養生息,漁業資源不斷恢復。如今,淮河重現淮王魚,種群不斷擴大。
當前,休閑垂釣風起,特別在這個國慶黃金周里,淮河釣魚人增多。而淮王魚保護區豐富的魚類資源便讓一些不法者覬覦,這給保護區禁漁增加很大壓力,為此,市漁政人員在縣區配合下,在節前和假日期間開展保護區巡察,打擊震懾非法捕撈。在10月3日的行動中,漁政人員在淮王魚保護區水域收繳刺網4條約350米,地籠13節約130米,暫扣魚竿11副,放生漁獲物約50公斤。漁政人員強調,淮王魚保護區建設是長久大計,當前,淮王魚生存環境仍然脆弱,保護區禁漁時刻不能松懈。
(記者 張雪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