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嚴)11月22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為了方便群眾辦理婚姻登記事項,我市積極開展婚姻登記領域“放管服”改革,實現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和涉外婚姻登記,全面提升了婚姻登記管理服務水平。
據介紹,我市開展婚姻登記跨區域通辦,婚姻登記雙方中有一方為安徽省常住戶口的,可以到省內任一縣級民政部門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離)婚登記;雙方當事人均非安徽省常住戶口但一方經常居住地在安徽省的,可以到安徽省內的經常居住地縣級民政部門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離)婚登記。今年以來,全市辦理婚姻登記16315對,其中省內通辦 130對,跨省通辦49對。2023年10月7日,我市正式開始辦理本地居民涉外國人、涉港澳臺居民及華僑的婚姻登記,婚姻登記人省去了之前必須到省會合肥辦理的來回奔波之苦。全市居民可提前通過“皖事通”APP、安徽省民政廳官網、電話預約,一次性順利完成涉外婚姻登記事項辦理。2024年以來,我市已辦理涉外婚姻登記66對。
我市深化婚姻領域習俗改革,積極推動婚姻領域移風易俗,2024年,壽縣、大通區申報成為省級第三批婚俗改革實驗區試點,積極培育具有淮南特色的婚俗成果。同時,我市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組織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確定壽縣壽春鎮等5個鄉鎮(街道)為市級第一批婚俗改革試點單位,指導婚姻習俗向基層延伸改革。鳳臺縣設立淮南市首家戶外頒證基地,積極推行頒證服務、集體婚禮等現代婚俗禮儀。壽縣通過積分制細化落實,引導結婚新人形成文明節儉理念,“低彩禮”、集體婚禮等蔚然成風,特別是今年以來,租用公交車作為婚車的“公交婚車”431輛次,婚禮習俗有了明顯新變化。八公山區民政局與區法院聯合成立了“我愛我家”調節工作室,聘請律師、社會工作者組成專業輔導團隊對有需要的居民和婚姻當事人進行婚姻家庭輔導。今年以來共輔導調解了60余人次。壽縣、大通區、謝家集區、潘集區等利用“5·20”、七夕等特殊時間節點倡導移風易俗、婚事新辦簡辦,組織舉辦集體婚禮、集體頒證活動20余次,300多對新人參加。
另外,我市還積極搭建青年聯誼平臺。市民政局聯合市婦聯、市總工會、團市委、高新區管委會等單位、部門多次舉辦青年婚戀主題活動,為在淮企事業適齡青年牽線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