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醫療救助工作水平,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醫療權益,市醫保局創新工作方法,圍繞醫療救助政策落實,構建“培訓-調研-反饋-提升”的閉環工作機制,從強化政策培訓、深化調研督導、組織研討交流、聚焦整改落實四個層面發力,推動全市醫療救助工作高質量發展。
強化政策培訓,規范業務辦理。年初,市醫保局組織召開待遇政策培訓會,深入解讀近年來醫療救助政策相關文件,剖析政策要點、實施范圍與申請流程。通過現場答疑,案例分析強化縣區經辦人員的政策理解,確保工作人員熟練掌握政策內容,建立定期報送、調研督導、政策宣傳和責任人負責四項工作機制,印發醫療救助對象救助政策告知書500余份,確保醫療救助政策在全市精準落地。
組織精干隊伍,深化調研督導。抽調縣區醫療救助專業骨干,對全市醫療救助工作開展全面、深入的工作調研。通過查閱資料、數據比對、現場提問、電話回訪等多種方式,核查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落實情況、醫療救助待遇政策知悉情況和人員底數掌握情況。調研發現縣區經辦機構日常工作疏漏點10余處,收集意見建議20余條,及時掌握醫療救助日常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為下一步工作制度的完善提供參考。據統計,一季度全市開展醫療救助96674人次,救助資金3938.35萬元。
提供學習平臺,組織研討交流。邀請各縣區一線經辦人員和多年從事醫療救助工作的專業骨干,針對調研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座談交流。圍繞如何優化經辦流程,如何實現及時救助、精準救助,如何提高政策宣傳質效分享工作經驗和成功案例。對于調研中發現的共性問題,由專業骨干現場剖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聚焦整改落實,健全長效機制。督導各縣區針對調研工作情況反饋和座談交流明確事項,制定詳細的整改方案,明確整改目標、整改措施和整改責任人。建立整改跟蹤機制,定期對整改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確保問題整改到位。同時,將整改落實情況與績效考核掛鉤,對整改工作不力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嚴肅問責。完成問題整改后,對醫療救助工作機制進行全面梳理和優化,完善相關制度和流程,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記者 賈 靜 通訊員 胡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