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六姊妹》的熱播,連續刷新多項收視紀錄,劇中以淮南方言鋪陳的市井煙火與工業記憶引發全民共情。《六姊妹》劇中最核心的取景地“九龍崗時光小鎮”更是成了熱門“打卡地”,熱度攀升的同時,也給當地空間承載力帶來不小的挑戰,對小鎮空間規劃的系統性和協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與相關部門多次實地調研,注重從規劃層面助力《六姊妹》取景地的場景再生與價值重構。
找準空間銜接“點”,讓規劃留得住“人”
嚴格按照《淮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劃定的“三區三線”管控要求,在摸清現狀土地權屬、人口結構、建筑狀況、基礎設施、經濟狀況等基礎上,充分銜接已編規劃,加快推進九龍崗時光小鎮單元詳細規劃與城市更新專項規劃、歷史保護與利用規劃“多規聯編”,將九龍崗明確定位為“近代工礦文化體驗區”,持續加強風貌管控、完善交通體系、豐富服務業態,聯動九大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項目,構建“歷史街區+生態休閑”全域旅游格局。
平衡剛彈耦合“線”,讓規劃留得住“景”
在城市更新專項規劃中,劃定歷史風貌區、功能混合區、生態緩沖區,分區制定管控要求。在歷史風貌區采用“微改造”模式,修繕建筑本體,在功能混合區制定用地功能混合與兼容標準,推行負面清單和正面引導模式,允許“商業+文化+居住”混合開發;在生態緩沖區利用礦坑水面建設濕地公園,預留點狀用地發展露營基地。在單元詳細規劃中預留留白用地,暫不明確具體用途,為產業項目或配套設施預留空間,根據人口變化、產業發展等實際需求修編規劃,對彈性區域內的小范圍用途變更實行備案制或快速審批。
拓展協同覆蓋“面”,讓規劃留得住“情”
在規劃編制實施中充分發揮公眾參與的積極作用,協同推進規劃設計,確保當地居民在風貌整治、業態布局中的話語權。保留部分原住民,將春燕醬油廠、玉兔肥皂廠等老品牌生產線改造為體驗項目,注重引入文創工作室、非遺工坊,打造“九龍崗創客聚落”。目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依托“跨省通辦”等相關渠道,與揚州市江都區(六姊妹一家遷出地)不動產登記中心計劃開通“姊妹連心”直辦業務,為支援淮南“三線建設”的移民提供“尋根檔案”服務。
(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