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會同市林業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助推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包括“推動用地用林聯動審批”在內的23條創新舉措,為加快保障重點項目建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規劃建設、用地用林、供地保障和審批質效全流程服務。
在規劃引領上,《通知》提出要加快實景三維建設,強化國土空間“一張圖”管控,將交通、能源、水利和民生重點項目納入重點保障范圍,實施詳細規劃精準覆蓋,推行“編審分離”,采取“園(片)區+單元+項目”模式,針對產業、民生、文旅、城市更新等項目落地需求,明確剛性和彈性控制要求。
在用地保障上,《通知》提出要實行重大項目用地全程聯保,統籌用地指標向新興產業、重大基礎設施、民生項目、鄉村振興項目傾斜。整合建設項目規劃選址論證、占用耕地踏勘論證、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補劃論證、涉及生態保護紅線論證、節地評價專章等,實施建設項目選址綜合論證和多方案比選,實現全過程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運用。同時,實行市級以上重點項目用林“容缺+承諾”辦理,對市級以上重大建設項目使用林地指標的實行全額保障;建立用地用林聯動審批工作機制,實現用地用林報件受理、審查審批全流程業務融合。推行“一次查驗”現場踏勘,核實用地范圍后,以土地勘測定界結果為基礎,統一現場踏勘。推行“一并公告”用地用林,建設項目用地用林可同步公示,在符合公示要求的前提下對公示結果互認,推動用地用林信息高度集成融合。
在資源供應上,《通知》明確要建立多元化土地供應方式。鼓勵產業、住宅、商業地塊組合供應,推行“標準地+承諾制”出讓,滿足多元化土地需求;支持土地用途兼容與空間分層使用,推動工業用地混合復合利用,支持工業、倉儲、科研、商業等用途混合布局、空間設施共享;推廣應用重大項目節約集約用地、“健康體檢+土地管家”、“一碼管地、一碼關聯”、“園區+單元+項目”一體化管理等經驗做法,加大存量閑置土地處置力度,在符合安全、環保、能評等前提下,支持企業將舊廠房、倉庫改造成文化創意、健身休閑場所,以及利用工業廠房、商業用房、倉儲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頂、地下室等空間建設改造成體育設施。
《通知》出臺后,我市建設用地項目用地預審從5次踏勘合并為一次綜合論證,用地報批從15個工作日縮短至7個工作日,詳細規劃、建設方案和供地方案同步審查審批,全力推動自然資源要素保障駛入“快車道”。
(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