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20指揮中心接到報警,我市一居民樓內,一名44歲因腦出血后遺癥癱瘓的男性患者,在進食早餐(豆漿,油條)時突然出現嗆咳、面色青紫、呼吸困難、不能發聲等癥狀,初步判斷為異物梗阻引發窒息,情況危急。指揮中心迅速調度距離事發地最近的急救小組(安理大一附院西區急救站)攜帶急救設備趕赴現場。
120急救值班醫生段洵、護士王宏銘、駕駛員陳智超在途中通過電話和家屬溝通了解情況,并快速抵達現場。經評估,確認患者為異物卡喉,需立即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由于患者身材高大且伴有癱瘓,醫護人員在家人協助下將患者置于坐位,讓其身體前傾,頭部略低。段醫生在患者身后席地而坐,雙腿分開,雙臂環繞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側頂住患者腹部正中線肚臍上方兩橫指處、劍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按每秒1次的頻率快速有力地向內、向上沖擊患者上腹部……段醫生和王護士輪流施救。時間在緊張的施救中一分一秒地過去,突然家屬歡呼:“出來了!”卡在患者咽喉部的油條終于排出,患者呼吸逐漸平穩、面色轉為紅潤。看到患者脫離危險,家人激動地拉著急救人員的手連聲道謝!
事后,急救人員回想搶救情景還心有余悸,感慨道:“幸好之前參加過科室組織的海姆立克急救培訓,關鍵時刻能救命啊!”據了解,異物卡喉是生活中常見的緊急狀況,尤其是兒童和老人,吞咽功能相對較弱,更易發生。海姆立克急救法通過人為制造胸腔壓力變化,利用肺部殘留氣體產生的氣流將異物沖出,是應對氣道異物梗阻的有效手段。但若施救方法不當,可能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因此,醫務人員深入社區、學校、企業對民眾普及急救知識刻不容緩,需營造“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氛圍。
(通訊員 王宏銘 李桂月 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