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蘇國義)自然資源要素保障關系到環境資源保護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助推我市產業轉型和建設項目順利落地具有重要意義。5月14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進一步提升資源保障能力,促進資源高效配置,保障重大項目落地實施,今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會同市林業部門起草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助推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
“舉措”明確了規劃選址、用地用林、規劃保障、土地供應、不動產登記5個方面23條措施。內容主要體現在強化規劃引領保障,將重點實施的交通、能源、水利、民生等項目納入規劃保障范圍,推進詳細規劃精準覆蓋;注重挖掘武王墩考古遺址公園、壽縣古城、九龍崗時光小鎮等歷史文化資源內涵,助力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加強專項規劃編審,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布局,重點推進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村莊規劃編制;實行重大項目用地全程聯保,統籌用地指標向新興產業、重大基礎設施、民生項目、鄉村振興項目傾斜;實施項目選址綜合論證,提升項目用地審批效率,強化項目涉林要素保障,推動用地用林聯動審批,實行市級以上重點項目用林“容缺+承諾”辦理,建立分期分段審批機制,運用先行用地、臨時用地、組卷報批用地等方式,按節點保障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資源供應結構方面,我市建立多元化土地供應方式,推行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長期租賃等方式供應經營性用地(住宅用地除外),降低產業用地成本;深化空間復合利用改革,支持工業、倉儲、科研、商業等用途混合布局、空間設施共享,加大存量閑置土地處置力度,積極推進申報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探索建立工業項目用地“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機制,實行建設項目“多證聯發”;深化不動產登記全業務類型“全程網辦”,構建以線上辦理為主、線下幫辦為輔的“跨省通辦”服務模式;探索建立用地用林聯動審批工作機制,加強部門協同和信息共享,實行隨到隨審、快審快報,實現用地用林報件受理、審查審批全流程業務融合;落實“一次查驗”,推行“一并公告”用地用林,建設項目用地用林可同步公示,在符合公示要求的前提下對公示結果互認,推動用地用林信息高度集成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