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走進八公山區山王鎮,映入眼簾的是整潔的村道、清澈的溝渠和綠意盎然的田園。山王村的村民王大娘笑著感慨道:“過去村里路難走、垃圾多,現在水泥路通到家門口,環境美了,大家散步聊天都更舒心啦!”這番變化,正是山王鎮近年來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核心,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生動寫照。
多元聯動,構建生態治理新機制
山王鎮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必修課”,通過構建“黨建引領+群眾參與+長效管理”的多元聯動機制,織密生態保護網。鎮級成立“百日攻堅”工作專班,建立“鎮班子成員包村、村干部包組、黨員群眾包戶”的三級責任體系,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整治工作高效推進。同時,將環境整治的相關要求納入村規民約,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積分制”活動,激發村民參與環境整治的熱情,形成“黨員帶頭干、群眾比著干”的共治局面。
該鎮山王村制定《山王鎮山王村鄉村振興積分制度實施方案》,將小小的積分化作激發鄉村治理活力的“金鑰匙”。通過積分量化村民行為,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營造出“人人參與、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圍。村民們圍繞“庭院綠化美、居室靚化美、廚衛清潔美、家庭和諧美、熱心公益美”的標準,加強對院內院外、房前屋后的日常管理,打造出“一院一景、一戶一韻”特色風格。村黨組織采取月審核、季評比的方式對“五美庭院”進行積分管理,推動形成“處處是風景、院院成亮點、家家都和諧”美麗鄉村新畫卷。
“在積分制的推動下,村民們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不管整治什么地方,響應的人多,事情自然做得好。”山王村負責人介紹道。如今,村民們從最初的“一邊看”轉變為“我要干”,不僅自發組織清潔活動,還主動投入到綠化美化和垃圾分類等工作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內的道路更加干凈整潔,主干道綠化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垃圾分類準確率大幅提升,溝渠暢通無阻,公共設施也得到了有效維護。
長效管護,夯實生態宜居基礎
針對農村基礎設施存在的薄弱環節,山王鎮以項目為抓手,持續改善生產生活面貌。2025年,投資66余萬元實施農村公路養護工程,修復張樓村、王巷村、工農村、孔集村等共計4.5公里破損路面,并推進瀝青路面提升工程;新建及改建20戶水沖式衛生廁所,在改善衛生條件的同時普及環保理念。此外,開展安全隱患專項整治,組織志愿者清理枯枝雜樹,消除傾倒風險,并配備專業工具保障作業安全,累計清理雜樹枝葉數十噸,還居民清爽空間。
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山王鎮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行動。在藍天保衛戰中,推行秸稈禁燒網格化管理,2025年,發放《一封信》、禁燒條幅等700余件,下發值守帳篷22頂,實現午季秸稈“零焚燒”。在碧水攻堅戰中,完成孔李截洪溝水環境整治工程,新建截污管網3.7公里,清淤5.7萬方,讓昔日的“黑臭河”蛻變為景觀河。在凈土守護戰中,加強固廢治理,排查整改煤矸石堆場6家,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規范化處理,確保土壤安全。
為了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山王鎮建立“周檢查、月通報、年考核”機制,將環境保護納入村級目標考核,常態化開展督查整改工作。2025年以來,全鎮累計清理垃圾雜物300余噸,整治小廣告600余處,發放環保宣傳資料1500余份。
生態賦能,激活“美麗經濟”新動能
近年來,山王鎮打造“彩虹騎行道”串聯古村景點,建設山王騎行驛站,吸引了眾多騎行愛好者;閃沖村依托千畝油菜花田和香椿基地,發展“賞花經濟+舌尖經濟”,帶動轄區農家樂、民宿30余家蓬勃發展;打造“山谷里營地”“觀山苑”等露營地,結合輕奢帳篷、親子樂園等設施,聯動周邊農家樂,形成“露營—餐飲—農產品”的消費閉環。
以綠色生態為底色,培育鄉村旅游新業態。山王鎮堅持“環境整治與產業融合”的發展路徑,構建全季、全域旅游格局,激活“美麗經濟”。該鎮依托閃沖村、林場村等精品示范村建設,打造了民宿集群、果園采摘、親子露營等休閑項目,并舉辦美食節、盆景節等活動,延伸產業鏈條。2024年,閃沖村民宿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長30%,有效帶動了土特產銷售和農民增收。
此外,山王鎮通過“多業態”融合提升鄉村吸引力。改造健身器材、建設景觀綠道,將人居環境整治成果轉化為鄉村旅游資源,同時結合“美麗庭院”評選,引導村民美化庭院,形成“一戶一景”的鄉村新貌。
(記者 何婷婷 通訊員 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