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檢察日報社“法治中國行”全媒采訪團深入我市基層檢察機關,實地探訪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運用和人工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建設等情況及使用成效,了解和體驗數字化法律監督的創新實踐,通過全媒體報道形式,生動呈現基層檢察人員依法履行監督職責,服務民生福祉的擔當作為。
在鳳臺縣,采訪團走訪了該縣檢察院、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及某外賣平臺代理機構,探訪數字檢察模型鎖定餐飲風險,守護人間煙火味背后的故事。據悉,鳳臺縣檢察機關通過使用大數據模型,發現外賣平臺商家在食品經營活動中存在未公示證照經營等違規行為,通過數據對比碰撞及時發現違規經營線索,并發出檢察建議書,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行對入網商檢的監督管理職責,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真正讓數據成為民生安全的“守護者”。
在謝家集區,采訪團一行走進消防救援大隊、淮望社區等地,深入采訪該區檢察院通過大數據法律監督督促整治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的基層治理實踐。據悉,謝家集區檢察機關針對老舊小區“飛線充電”消防安全隱患,研發了“電動車充電安全數字監督模型”,通過運用大數據模型辦案,不僅提升了辦案質效,還有力推進了相關職能部門對老舊小區相關設施的改造升級,從源頭上解決了電動自行車“飛線充電”、違規停放等問題。
近年來,我市檢察機關積極推進落實最高檢“數字檢察”戰略,努力構建數字檢察思維,把持續深化大數據技術與法律監督深度融合,以“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為目標,運用科技手段加大案件線索發現、案件辦理質量提升等工作力度,實現新時代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通訊員 趙武 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