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謝家集區第五屆勞動教育宣傳周展示活動啟幕,近千件學生勞動作品集中亮相,盡顯該區勞動教育的豐碩成果。宣傳周推進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歷經五年實踐探索,全區92%的學生熟練掌握至少3項生活技能,3所學校成功創建為市級勞動教育特色學校。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謝家集區創新構建“四大體驗課堂”教育模式,讓勞動教育變得“可觸摸、可感知、可體驗”。
田間課堂:在種植實踐中收獲成長
“老師您看,這是我們種植的無花果、葡萄。”在楊公小學勞動實踐基地,小小講解員充滿自豪地介紹道。該校不僅打造了專業的綠植種植基地,更將整個校園化作了立體化勞動教育課堂。
謝二小新家園校區創建8000余平方米的“科學教育實驗耕讀園”,構建“學園、家園、樂園、花園、果園”五園一體的勞動文化,讓學生在校內就能了解農作物的生長和耕作知識。
謝一小構建“三園聯動”勞動實踐體系,形成“勞動+課程+育人”的特色模式。
回民希望小學“專家進校園”活動別具一格。村里的種植能手走進校園,手把手教孩子們松土、播種技巧!爸窀鸵辈宀拍芊固”,在種植能手的悉心指導下,學生們用廢舊材料搭建的黃瓜架已經結出了累累碩果。
文化浸潤:在學習體驗中傳承匠心
“五月蚱蜢彈腿叫,六月紡織娘振翅。”謝一中以二十四節氣為紐帶,將農耕文化融入學科教學。語文課誦讀《詩經》農事篇,美術課繪制傳統農具圖譜,科學課探究自然規律,構建起跨學科融合的勞動教育體系。
“我要向袁隆平爺爺學習,用科學知識為國家發展出力!”在堆坊小學“勞動最光榮”主題班會上,大家對“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謝四小的“勞動歷史溯源”課堂同樣精彩紛呈!皬氖鲿r代到人工智能,勞動方式變化這么大!苣@個概念也是勞動制度演變來的呢!睂W校還通過讓學生們觀察身邊勞動者、訪談勞動模范,將抽象的“勞動價值”變得具體,用榜樣力量激勵每一位學生。
巧手創造:在手工實踐中激發智慧
5月31日,在謝家集區青少年科技展上,十余所中小學的學生們熱情洋溢地介紹著創意作品,百余件科技創新成果與科學幻想繪畫陳列展臺,殲-20模型、樂高拼搭的塔吊等航天模型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走進謝九小“變廢為寶”創意課堂,洗潔精桶變身炫酷小汽車、棉花棒搭建的摩天輪模型,30多件創意作品凝聚著孩子們的巧思和夢想。
朱集小學的“生活小能手”挑戰賽氣氛熱烈,疊衣服、整理房間、廚藝比拼等競賽輪番上演。孫廟小學編織社團里,毛線在指尖翻飛,圍巾、木書簽等作品記錄著從“我不會”到“我能行”的成長蛻變。
實踐奉獻:在快樂體驗中感悟成長
端午時節,謝一中校園粽葉飄香。“我會包粽子”活動熱鬧開展,師生與志愿者圍坐在一起,捋粽葉、做漏斗、填糯米。活動結束后,學生將包好的粽子獻給老人,傳遞節日溫暖。
春申高級中學學生走進社區,開展“勞動最光榮 志愿服務我先行”活動,美化社區環境;謝二中、謝六中、市25中的中學生走進高校、參觀現代化工廠,感受高校勞動實踐氛圍,體驗科技生產魅力;孫廟中小學的農事體驗,讓學生將課本中的農耕知識轉化為真實勞動,豐富勞動認知。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謝家集區各學校秉持“因地制宜、一校一品”的發展策略,積極推進勞動教育建設,累計建成32處校內外勞動實踐場所,組建了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并通過創新“線上培訓+集中培訓+實地培訓”三維培訓模式培育教師。目前,全區已有16門校本課程獲得市級認可,其中《“豆”你開淮》等特色課程將豆腐制作等非遺技藝融入教學,陶藝坊、豆腐工坊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實踐基地。此外,該區還創新打造“勞動+基地”“勞動+工廠”“勞動+高校”“勞動+研學”四大勞動體驗場,打破傳統課堂邊界,激活了勞動教育新動能。
(通訊員 盛靜 記者 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