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由淮南職業技術學院精心組織、服務地方的“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專場招聘會”舉辦。淮南經開區27家優質企業攜500余個崗位入場,精準對接機電工程、計算機、軌道交通、學前教育、市場營銷等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需求。這場招聘會不僅是該校深化校地企協同育人的有力舉措,更是學校作為牽頭單位之一、全力推動的“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教聯合體”建設成效的生動展現。
主動作為,牽頭共建省級聯合體
時間回溯至今年1月,由淮南職業技術學院與淮南經開區、凱盛重工有限公司三方牽頭共建的“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教聯合體”,召開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理事會,標志著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培育項目建設正式拉開序幕。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牽頭學校在大會上強調,將“進一步加強政行企校聯動,實現共商共治、共建共贏”,著力打造“職教改革新路徑、產教融合新標桿、人才培育新模式”。這一聯合體匯聚了73家成員單位,構建起“政行企校”利益共同體,成為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
精準對接,政校企攜手共謀發展
聯合體成立后,淮南職業技術學院領導班子及相關學院負責人深入凱盛重工、安徽美迪斯醫療、安徽羽邦科技、淮南和億德科技等重點企業開展“政校企合作推進活動”。
活動中,學校的目標是“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精準對接”,淮南經開區的期望是“為企業提供更多優秀的人才支持”。通過實地調研企業生產經營、技術運用和人才需求,政校企三方共商研發創新、人才培養大計,為后續深度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新機制,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
作為聯合體的核心教育主體,淮南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推動機制創新,破解產教“兩張皮”難題。
學校聚焦淮南經開區高端裝備制造等百億產業集群需求,動態優化專業布局,確保專業設置緊密對接產業升級。該校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大力推行冠名班、訂單班、學徒制培養等模式,實現“教學雙場地、課程雙導師、學生雙身份、過程雙考核”,讓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全流程;強化師資與實踐能力,堅持“雙兼雙聘雙培養”機制,選派教師赴企業實踐并參與技改創新;共建共享資源,引入企業真實生產線,合作共建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
成效初顯,服務地方能力持續提升
通過聯合體搭建的“人才供需對接平臺”,企業需求清單與院校供給清單實現雙向互通,形成了“招生與招工、教學與生產、實習與就業”的全周期培養適配流程。
據介紹,學校畢業生本地留存率已普遍提高至40%,有效緩解了淮南經開區技能人才短缺問題,企業招聘周期平均縮短50%。此外,學校依托聯合體,積極承接企業技改項目、聯合申報專利、開展技術轉化,并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培訓和咨詢超500人次,科研與社會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深化融合,打造雙贏新典范
站在新的起點,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對聯合體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據悉,下一步,學校將持續深化與淮南經開區及成員企業的戰略合作,重點推動聯合體實體化運作,從“松散聯盟”轉向更具資源整合能力的運作模式;將強化數字賦能,建設更高效的人才與技術供需對接平臺,并規劃建設科創中心與公共實訓基地。同時,全力推進專業、課程、教材、師資和實踐基地“五金”內涵建設,推動職業教育從知識傳授向綜合技能提升轉變,實現學校由“基礎好、條件好”向“服務好、支撐好”的轉型。
“我們的目標,是走出一條職業教育助推地方產業發展、地方產業發展厚植職業教育根基的雙贏之路。”淮南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校通過一次次精準的招聘對接、一場場深度的政校企活動、一項項務實的創新機制在學校扎實落地,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產教融合”動能。
(記者 張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