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平安不出事……近年來,壽縣人民法院壽春法庭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圍繞“公正與效率”主題,結合“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工作,堅持以傳統文化賦能基層社會治理,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古城添新韻,先后榮獲“全省法院優秀人民法庭”“全市法院優秀人民法庭”“全市法院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涌現出一批以“中國好人”李璐為代表的優秀干警。
黨建“一根針”串起治理“千條線”
“感謝法庭再次來企業走訪,你們的到來,對我們防范化解經營風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近日,壽春法庭法官走訪聯系樣本企業時,企業負責人對法庭工作給予了充分認可。
近年來,壽春法庭以黨支部為陣地,開展“定制式”上門普法工作。該庭通過“事前調研+類案研判”定制普法內容,深入挖掘涉“三農”、企業、未成年人案例,開展送法下鄉、進企、進校園和普法直播等活動,不斷強化基層法治觀念,引導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先后開展普法活動30余起,惠及群眾2000余人。
支部建在庭上,黨建落在實處。壽春法庭堅持黨建引領,努力將黨建工作融入各項工作、各個環節。打造“融合+賦能”黨建工作機制,把主題黨日與法治宣傳、黨性鍛煉與矛盾化解相結合,不斷增強黨支部凝聚力和戰斗力,實現了“以黨建帶隊建促審判”的良性循環。推動人民法庭與多部門對接,實現社區矛盾糾紛聯排聯調聯處,法治宣傳聯動聯合聯講,搭建起“糾紛化解網格”,變基層治理末梢為治理“前哨”。2024年以來,該庭近50%的案件通過調解方式結案,平均結案時間不到20天。
用“數據多跑路”換“群眾少跑腿”
“太謝謝法官了!第一筆工資款已經到賬,可以過個好年了!”今年春節前,收到工資款的李某難掩內心的喜悅。
2022年,壽縣人徐某在江蘇省泰州市雇用李某等5人從事農村改廁工程,工程結束后一直未支付工資。接到咨詢求助后,壽春法庭指導李某等人通過微信小程序“人民法院在線服務”一步步完成立案。該案事實清楚、爭議明確,承辦法官決定優先采取調解方式化解糾紛,多番努力后聯系上徐某,耐心向其釋明法理、動之以情,最終讓徐某認識到自身責任。考慮到原告都在江蘇,為降低訴訟成本,法官通過“云上法庭”程序進行調解,提出了雙方都滿意的調解方案。
“百姓打官司,是為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我們會在訴前、訴中、訴后全過程秉持‘如我在訴’意識,應調盡調、當判則判。”該法庭負責人介紹說。
壽春法庭傾力打造“春風和暢”調解品牌,厚植司法為民情懷,做實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深化“智慧法院”成果運用,依法快立快調快結涉民生案件,并積極督促履行,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
從“關起門辦案”到“走出去服務”
“以前只在電視上見過法官在法庭上審案子,沒想到今天看到法官到病房現場調解。就你們為群眾著想的態度,我給你們點贊!”日前,壽春法庭法官來到謝家集區某醫院成功巡回調解一起勞動合同糾紛案件,和被告陳某同病房的胡老漢感慨道。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從“關起門辦案”到“走出去服務”,為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壽春法庭積極延伸司法觸角,把審判法庭移動到街道社區、田間地頭,既減輕當事人的奔波之苦,又拉近了法官與群眾的距離。隨著辦案場所的下沉移動,現場定分止爭,實現就地調解、就地辦結,避免案件因辦理不及時造成矛盾升級。
在調解案件時,該庭還經常邀請當地社區干部、網格員現場協助、觀摩,讓他們參與到矛盾糾紛的調解評判,提升他們的法治思維和解紛能力,讓更多糾紛化于未發,止于未訴。
以黨建為引領,壽春法庭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服務發展大局的腳步愈加堅定。今后,該庭將進一步拓展解紛新陣地,深耕普法宣傳等法治建設工作,用心用情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增添生動注腳。
(通訊員 嚴 翠 記者 吳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