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黨建“鄰聚力” 為民服務“零距離”
——鳳臺縣建強小區黨組織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全面推進黨組織進小區、到樓棟,是鳳臺縣延伸黨組織觸角的重要舉措。這種“鄰里化”的黨建新模式,致力于用“大黨建”激活“微治理”,通過夯實組織力量、明確供需主體、匯聚多元載體,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匯聚起強大的“鄰聚力”,推動為民服務“零距離”,描繪基層治理“幸福底色”。
夯實組織力量,優化“基礎性”建設
鳳臺縣堅持把加強小區黨組織建設作為延伸黨建工作的觸角,按照商品房小區、老舊小區、街巷片區、安置小區等類型區別覆蓋方式,搭建“鄉鎮黨委—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架構。開展小區黨組織組建攻堅行動,健全完善小區居民黨員、流動黨員、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臺賬,實行分類管理,積極鼓勵非戶籍常住居民黨員、機關企事業退休黨員將黨組織關系轉入居住小區。截至目前,10余名離退休黨員和異地戶籍黨員將黨組織關系轉入社區并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利用黨群服務站、休閑長廊等公共場所打造“紅色議事點”86處,依托社區用房、物業服務中心升級打造小區先鋒驛站43個,有效形成“10分鐘黨群服務圈”。精心培育3個市級“皖美紅色物業”示范小區,通過抓點成線、連線成面,促進整體提升。
明確供需主體,實施“精準化”服務
鳳臺縣強化區域聯動,充分發揮“大黨委”共建合力,以“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為原則,統籌基層黨組織和機關事業單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資源配置,以“清單式”服務打造社區治理新路徑。由鄉鎮指導每個社區建立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根據共建單位業務優勢及黨員個人特長,挖掘優勢資源,實現力量合聚。整合社區和小區服務驛站功能,明確服務事項,提供菜單式選項,方便群眾按需點單。社區大黨委依托清單,精準對接各共建單位,充分發揮部門資源優勢,與居民結成暖心對子。今年以來,全縣成立30余個社區大黨委,召集160家共建單位參與進社區事務,累計服務社區群眾4000余人。
匯聚多元載體,推動“創新性”格局
鳳臺縣積極探索推進業主委員會規范化運行,指導40多個小區從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優秀企業家、個體工商戶等群體中選拔240余名業委會成員,其中黨員占比70%。創新試點黨建引領物業新發展模式,持續推動物業企業組團式發展,舉辦物業企業觀摩交流活動,促進物業工作人員相互借鑒、共同提高。物管會、業委會、物業企業實現黨組織高度覆蓋,社區黨建由過去的“獨角戲”轉變為“大合唱”,形成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聚合引擎”。建立由社區黨總支領導,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和共建單位參與的“1+3+N”協調議事機制,通過搭建“一述兩評三議事”居情報告會、“小區說事會”等平臺,召開聯席會議,累計解決小區路面停車位短缺、頂層樓板漏水等問題290余個。
(記者 賈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