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跟跑”到“領跑”
——新東辰集團煤矸石陶粒全輕混凝土超高層泵送刷新全國紀錄
“100米、200米、350米,成功了……”當煤矸石陶粒全輕混凝土從泵機注入后,經蜿蜒的泵管輸送,在350米處接口噴涌而出之際,試驗現場一片歡呼。
近日,新東辰集團設計強度LC35容重1650kg/立方米的煤矸石陶粒全輕混凝土超高層泵送中試試驗,在湖北武漢中建商砼青山攪拌站刷新全國紀錄,首次完成350米超高層泵送,突破了煤矸石全輕混凝土重大應用技術難題,對全國輕骨料混凝土行業實現應用技術領域跨越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此次試驗目的是針對武漢長江中心大廈380米超高層應用而開展。”固廢公司總工程師介紹說。武漢長江中心大廈是中建西部建設重點項目,結構高度最高達386米。為提升受力結構安全性,72層以上樓板需降低重量。為此,華東設計院對混凝土提出了強度不降的情況下,容重降低的設計思路。
在實驗跨越的背后,是基礎研究和技術的跨越。超高層泵送混凝土技術作為應用于超高層建筑工程應用中的核心技術,因其面臨著混凝土高強度、高黏度、泵送壓力調配等諸多技術難點,長期制約著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據悉,國內目前只有煤矸石高強陶粒和頁巖陶粒能夠滿足該設計要求。為贏得該項目入場券,新東辰固廢公司和新材料公司超前謀劃,與武漢理工大學、中建商砼公司等多方單位積極合作,自今年3月起開展了多種配比試驗,經過反復分析篩選,攻克了陶粒吸水率高、表面微孔特性帶來的保塌性差、工作狀態變化大、泵送摩擦阻力大等難題,逐步掌握了全輕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劑、預濕工藝等核心技術,配制出理論上符合泵送要求的全輕混凝土。
8月20日至29日,在湖北武漢中建商砼青山攪拌站先后按泵送高度分100米、200米、350米三個梯度開展實驗。為解決試驗現場高溫環境適配、泵管布置優化、混凝土性能調配等問題,固廢公司提出泵管覆蓋噴淋降溫、凈漿打通潤管,混凝土加冰攪拌、延長攪拌時間等措施,為超高層盤管泵送中試實景實驗的順利推進筑牢科研理論基礎。
固廢公司總工程師表示,煤矸石陶粒輕骨料即將在長江中心的應用,將開創全輕混凝土一次性泵送高度和超高層建筑多層應用的兩項全國記錄,在業內帶來巨大的示范效應,為煤矸石陶粒輕骨料在建筑領域中的應用開創一個新局面。
此次中試成功,不僅對新東辰集團煤矸石陶粒優質特性的再次認可,也為今后全國超高層建筑建設應用提供了更可靠、高效的技術方案,更為全國建筑領域綠色發展提供了實踐參考。新東辰集團將以自主技術成果助力綠色建造、高效建造理念實踐,為推動建筑產業轉型升級貢獻集團力量。
(記者 魯松 通訊員 褚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