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風拂山村 振興圖景放異彩
——記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壽縣八公山鄉大泉村
在八公山下,有個遠近聞名的豆腐村——壽縣八公山鄉大泉村。步入大泉村,整潔通暢的入戶道路,規劃有序的便民停車場,主題鮮明的文化墻繪,煥然一新的農家小院,洋溢幸福的村民笑臉……構成一幅業興人和、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畫卷。
近年來,大泉村立足實際,以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為核心,聚焦群眾所需所盼,探索務實管用的精神文明建設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深耕豆腐文化,奏響富民強村樂章
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更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基。豆腐傳統制作技藝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大泉村最亮眼的文化名片。為讓這一傳統技藝煥發新生,村里精心打造“豆腐工坊”傳承基地,不僅成為展示技藝的窗口,更成為村民傳承文化的課堂。工坊定期邀請非遺傳承人開展豆腐制作技藝培訓、工匠評選,鼓勵村民學習傳承,培育“匠心精神”。
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大泉村將豆腐文化與鄉村發展深度融合,依托工坊開發的豆腐宴,以“一豆多吃”的巧思吸引游客慕名而來;推出的豆腐制作體驗游,讓游客親手參與磨漿、壓制等環節,在互動中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如今,八公山豆腐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文化的生命力在產業發展中愈發旺盛。
豐富實踐活動,涵養鄉村文明新風
文明鄉風的培育,離不開鮮活的實踐載體。大泉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讓各類活動成為連接群眾、涵養文明的紐帶。每年暑期,組織青年志愿者開展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為留守兒童提供課業輔導、課外閱讀等服務。組織科普小講座、趣味問答活動,讓孩子們在關愛中度過充實假期。志愿者們的無私付出,不僅溫暖了孩子們的心靈,更傳遞了互助友愛的正能量。
為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大泉村還定期舉辦大泉“村晚”表演、豆腐文化體驗等活動,讓村民在參與中提升文化素養。
人居環境蝶變,擦亮生態宜居底色
“俺們村的環境現在可好啦!出門就是公園,一有空俺就出來遛彎。”老人們坐在公園里納涼,指著周邊的景色,言語間滿是自豪。
良好的人居環境是鄉村文明的重要體現,也是提升村民生活質量的關鍵。大泉村以和美鄉村建設為契機,積極開展環境整治工作,組織干部群眾清掃交通主干道、河道兩側等重點區域的垃圾、雜草,整治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問題。通過集中整治,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環境的改變帶來了生活品質的提升:泥濘小路變成了整潔的水泥路,雜草叢生的空地改造成了休閑小廣場,河道里的污水變得清澈見底。如今的大泉村,綠樹成蔭、庭院整潔,一步一景的宜居環境,讓村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創新基層治理,構建鄉村和諧基石
有效的基層治理是鄉村文明的保障。大泉村堅持黨建引領,構建起“村兩委+黨員+村民代表”的聯動治理模式。村里定期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涉及修路、改廁等民生事務,都讓村民充分發表意見,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對于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小事,村里有專門組成的調解小組,主動上門調解,溝通協調,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避免了小問題演變成大矛盾。
同時,村里制定了符合實際的村規民約,涵蓋孝老愛親、誠實守信、愛護環境等多個方面,通過廣播宣傳、宣傳欄展示等方式,讓村規民約深入人心,成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通過多元共治,形成了鄰里和睦、守望相助的和諧氛圍。
從文化傳承到環境改善,從活動開展到治理創新,大泉村以扎實舉措讓文明創建落地生根,一個“環境美、產業興、民風淳、治理優”的全國文明村綻放新姿。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