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南二中,有這樣一位老師,學生親切地稱他“Log”。這個聽起來理性又略帶神秘的稱呼,不僅源于他數學教師的身份,更源于
他三十年來如log(對數函數)般清晰而堅定的教育軌跡。葛明友,用數理邏輯詮釋育人真諦,以匠人之心點亮無數學子的成長之路。
Log,是智慧的“函數”:以專業與熱愛定義課堂
1995年,葛明友初登講臺。那時的他或許不曾想到,自己將用整個教育生涯去詮釋“數學教師”這四個字的重量。“數學是神奇
而又美妙的,老師不能只做解題大師,還要培養數學思維。”這是他扎根講臺30年始終秉持的教學理念。
他的課堂,從不以題海戰術取勝,而是注重思維的啟發與結構的建立。他善于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生動而具象的認知路徑,
讓畏懼數學的學生也能找到入門之鑰。2015屆一名女生在高三階段仍對數學學習充滿困惑,葛明友不僅額外安排時間輔導,而且從
根本概念入手幫她重建信心。最終,這名學生高考數學取得125分,順利升入理想大學。類似的故事,在葛明友的教學生涯中比比皆
是。
他教的是數學,傳遞的卻是思考的方法、認知的勇氣和學習的熱情。正因如此,他所帶班級的高考數學成績常年位居全市前列,
甚至曾創下一個班10人滿分的紀錄。更令人欣慰的是,許多學生因他而愛上數學,在大學乃至職業生涯中繼續追尋數學的光芒。
Log,是溫暖的“原木”:以堅守與真誠陪伴成長
葛明友從教30年,擔任班主任27年。他說:“教師,教的不僅是書,更是人。”這份“教人”的擔當,體現在他對每一位學生的
深切關注。
他班里曾有一名易怒的學生,習慣用拳頭解決問題。葛明友沒有批評、沒有說教,而是輕撫其背,耐心傾聽。他發現這名學生易
怒的背后承受著家庭暴力的陰影,于是從社會規則、情緒管理、人際溝通等多方面一點點引導,幫助他學會理性應對沖突。后來,
這名學生不僅成為班規的模范遵守者,更在一次次班級事務中展現出責任心與正義感。
葛明友的班主任工作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只有日復一日的早出晚歸以及對學生個性與家庭情況的如數家珍。葛明友用心愛著學
生,學生也給了他一顆顆閃亮的心。他的班級,因為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屢次獲得“先進班集體”的榮譽,2025屆31班被評為淮南
市“先進班集體”和“五四紅旗團支部”。2025屆高考,他所帶班級平均分達658分,3人躋身全省前100名——這些數字背后,是一
位班主任用白發與歲月寫下的教育忠誠。
Log,是遠航的“燈塔”:以創新精神托舉英才
作為淮南二中數學競賽教練員,葛明友長期處于高強度的工作狀態。競賽輔導不同于常規教學,要求教師不斷自我迭代、持續學
習。他研讀大量競賽專著,反復琢磨命題趨勢,為學生鋪就一條清晰而堅實的競賽之路。
他深知,競賽生往往天賦突出但也更敏感、壓力更大。因此,他不僅做學生的“教練”,更做他們的“朋友”和“燈塔”。無論
是課后答疑、假期加訓,還是心理疏導、生涯規劃,只要學生需要,他總陪伴在身邊。近三年,他指導的學生中有2人獲全國數學聯
賽安徽省一等獎,36人次獲省二等獎。他兩次被中國數學學會評為“優秀競賽教練員”。
但在學習中,他從不將競賽成績視為唯一目標。他堅持“創新人才的基礎是人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科交叉與素養融合。在他
擔任班主任的2025屆31班,不僅高考成績出色,五大學科競賽中也涌現出大批優秀學子,包括2人進入省集訓隊,5人獲一等獎,18
人獲二等獎。
葛明友常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他的白發,是歲月的痕跡,更是無數夜晚伏案備課、與學生促膝談心的見證
。他的笑容,是學生歸來時一聲“Log老師”就能點燃的光。他的幸福,很簡單——就是看到學生成長、成才,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在淮南二中,Log的故事還在繼續,而在無數被他點亮的學生心中,他已不僅僅是一位老師,更是一段青春里最溫暖、最明亮的坐
標。本報記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