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質監局出臺32條措施服務“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紀略
市質監局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工作部署,從自身職能出發,日前,出臺9項32條措施,加大對企業扶持力度,與企業共渡難關。
貼近“保增長” 著力幫扶企業轉危為機
據市質監局負責同志介紹,這9項措施分別針對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在保增長的四條中,一是對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集聚區)和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提供市場準入、產業政策咨詢,標準查詢、計量檢定/校準等技術服務,促進經濟發展。二是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完善名牌培育、推薦和保護機制,促進名牌產品向支柱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延伸,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淮南特色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提高我市企業市場競爭力。三是大力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推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建立適應標準化工作社會化特點的運行機制與推進模式。四是切實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嚴格執行首錯免罰制度。進一步強化政務公開,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開辟招商引資服務的“綠色通道”,開展包幫服務和特色服務。本著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開展上門服務、預約服務、一條龍服務等特色服務,真正把企業要辦的事情辦好、辦實。加大收費清減力度,減輕企業負擔。
貼近“保民生” 著力幫扶企業發展民生經濟
貼近“保民生”,著力幫扶企業發展民生經濟的措施有三項,即大力實施計量支撐戰略,強力推進民生計量、安全計量和能源計量“三大工程”;開展“質監惠農”活動,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加強公共檢測體系建設,支持我市經濟發展。
深入開展“關注民生、計量惠民”專項行動。強化煤礦用安全計量器具的監管,為礦山安全生產提供計量支撐,確保煤礦用安全計量器具量值準確可靠。深入開展能源計量工作。組織開展《節約能源法》、《能源計量監督管理辦法》和《用能單位能源計量配備與管理通則》的宣傳,引導、幫助重點用能單位建立健全計量檢測體系;深入開展“質監惠農”活動,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加強我市特色農副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培育和保護工作,有效保護地方經濟和特色農副產品的知識產權,提升我市農副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深入開展“走百村、進百戶、抽百樣”和“農資打假下鄉”活動;加強公共檢測體系建設,支持我市經濟發展。
加快國家級煤及煤化工產品檢驗檢測中心(淮南)和安徽省豆制品監督檢驗中心、安徽省礦用安全儀器監督檢驗中心建設,構建全方位、高水平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技術創新平臺,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招商引資和打造創新型城市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貼近“保穩定” 著力為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環境
保穩定是重中之重,該局切實抓好食品和特種設備“兩大安全”,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安全促增長。嚴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強化食品安全日常監管。針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和社會關注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婦幼用品等重點產品加強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及時公布抽查結果,扶優治劣,引導消費,提振消費信心。加強對豆制品行業的管理服務工作,推動傳統行業向安全生產階段發展。認真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為保增長創造條件、保民生奠定基礎、保穩定提供支撐。
在為企業和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時,該局不間斷深入開展執法打假活動,組織開展農資、建材產品專項整治行動,圍繞家電下鄉、燃油稅改革等開展相關產品執法檢查,進一步強化對學校、醫院、賓館等場所的纖維制品質量監管,努力為擴大內需服務。支持幫助名優企業打假維權,嚴查大案要案,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名優企業效益增長。充分發揮淮南質監信息網(http://www.hnzjj.gov.cn)和12365投訴舉報中心的作用,搭建質監系統與社會溝通的平臺,打造靈活、高效、反應迅速的受理網絡。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