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革命舍生忘死 為建設輾轉南北
他,曾是一位歷經抗戰、解放戰爭、新中國建設的老革命,他的命運與新中國的歷史緊密相連。在革命戰爭年月,他斗日本、打土匪,甘灑一腔熱血;在新中國建設時期,他輾轉于大江南北,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貢獻才智。從1964年至今,作為淮南的建設者和淮南發展的見證者,他在淮南這片熱土上已經度過整整45個春秋。他就是劉駕鵬,一位可親可敬的革命老人。8月11日,記者在劉老的敘述中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下午……
初見面,劉老給人的印象是精神矍鑠,思路敏捷,記憶力很好,說話聲音響亮,帶著明顯的山東鄉音,這實在讓人難以相信他已經有88歲高齡了。劉老很樂意地和記者聊起他的故事。劉老是山東萊蕪人,1938年,17歲的劉駕鵬參加了本村的抗日組織,擔任宣傳委員,主要任務就是在敵占區里來回穿梭為八路軍送情報。在鬼子的封鎖線上穿行了3年,劉駕鵬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1941年他被調到了當時的新甫縣的區抗聯,擔任農救會的會長,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并通過地下活動與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同年,劉駕鵬被上級調到東北,在黑龍江通河縣樺樹區當區長,當時的東北到處是土匪,劉駕鵬孤身一人發動群眾,建立區武裝部隊,與土匪周旋。劉老至今還記得,在1945年冬天,他的區中隊在瑪郎河戰斗中,突然襲擊,把土匪打得落花流水。1946年,劉駕鵬終于和他的戰友們把當地的幾百名土匪消滅干凈。在東北,劉駕鵬直到1949年南京解放后,才隨大部隊經南京到達江西。在江西,劉駕鵬與煤礦建設結下不解之緣,先后幾次出任礦長,煤炭局長等職務。1964年,正值壯年的劉駕鵬來到了淮南繼續從事他的煤礦事業,可以說,直到1989年7月在淮南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位置上離休,他都在為淮南的建設事業貢獻才智。
在淮南生活了45年,劉老對淮南有很深的感情,談起淮南的礦業,他侃侃而談,他說,剛開始他在淮南礦務局工作的時候,淮南只有7、8個礦,而且發展也不夠快,1964年的時候,淮南的煤炭產量只有大概900萬噸,但現在可不同了,上了許多新礦,而且產量很大。他還知道淮南尤其這幾年煤礦建設很快,馬上就要成為億噸煤基地了。這在原來簡直是不敢想的。劉老清楚地記得,剛來到淮南的時候,淮南就像許多城市一樣城區面積很小,找不到幾條像樣的馬路,洞山周圍除了現在的礦業集團附近,其余都是荒山,基本沒有商店,只在現在的中興村附近有個小賣部。公交車很少,那時候啊,能到礦務局電影院看場電影就算是享受了。對此,和劉老相濡以沫57載的老伴涂時美老人也有同感,她說,1980年前,要想上街逛逛,就只有到原來的老淮河商場,因為只有那一個像樣點的商店。隨著步入新世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早就不要憑票購買東西了,城市建設也加快了步伐,馬路漂亮了,公交車多了,商店多了,工資多了,最重要的是人們臉上笑容多了。說到此,劉老與涂老的臉上都露出了微笑。可以說,淮南的點滴變化都被兩位老人記在了心里。劉老也有遺憾的地方,他說,因為時代的原因,中間有些年,他沒能為淮南的建設做出更大貢獻,這讓他時常耿耿于懷。
多么可敬的老人啊,為革命舍生忘死,為建設輾轉南北,祝劉老和涂老在盛世中國永遠年輕。
(記者 陸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