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癌魔 她選擇微笑
今年74歲的何開芳,有著27年的癌癥史。作為全國抗癌明星,10月26日下午,借淮南市抗癌俱樂部癌友生日聯誼會舉辦之機,她被應邀來淮進行講座,向能源城癌癥患者介紹抗擊癌魔的科學經驗。講座完畢,何開芳向記者打開心扉,述說了自己與癌魔抗爭27載的故事……
1982年被確診患上了癌癥
何開芳,患病前是合肥一家電視機廠從事機械設備的工程師,1982年秋被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確診患上子宮絨毛膜癌雙肺轉移。手術、化療并沒有治好何開芳的病,在化療過程中她還并發偽膜性腸炎,高燒、腹水。醫院兩次報病危,后來經多次搶救,她的病情得到緩解,但滴水不進,每天靠打點滴維持生命,骨瘦如柴。住院3個月時間,何開芳的體重由原來的100斤降到72斤。
絕望之下練起了抗癌健身法
何開芳想“樹挪死,人挪活,換個地方興許能治好病”,抱著最后一線希望,她來到了北京。
天無絕人之路,就在何開芳四處求醫的時候,她丈夫的一個同學介紹她去吃中藥、練習抗癌健身法。“死馬當活馬醫吧”,帶著許多無奈,何開芳向中醫尋找治病良方并前往公園練起了抗癌健身法。
如今26年已經過去,她仍清晰記得第一次去公園學習抗癌健身法時的情形。“帶著小板凳、水壺、丈夫、女兒左右扶著,顫顫巍巍地走了半個多小時才到公園,跟老師練習了半個小時就堅持不下去了……現在走這段路,連十分鐘都不要,就是練習半天時間我都不會覺得累!”回憶起當年,何開芳很是感觸。
中醫治療加練習抗癌健身法堅持了三年,原本只能背靠著床頭睡覺的她開始能夠平躺了,病情也一天天好轉起來。患病第五個年頭,何開芳到醫院檢查,肺腫基本消除,也就是從那時起,她放棄了藥物治療,全身心投入到練習抗癌健身法之中。雖然有時候感覺很累,但何開芳一直堅持抗癌健身法鍛煉。
1990年發起成立抗癌樂園
“醫學界對晚期癌癥都沒有好辦法,病人要靠自己的意志戰勝病魔,我個人的體會是走進公園和病友一起通過鍛煉來抗癌效果非常好。因為在家癌癥患者是‘熊貓’,不僅家人緊張,自己也緊張;而到公園和眾多癌癥患者在一起,就感覺不到特殊性,身心放松又自在,還能相互鼓勵”。何開芳說,就是在這種心態下,她才與一些病友于1990年發起成立了北京抗癌樂園。
“當時只有300多名會員,我是發起人之一。剛開始,我的身份是副秘書長,主要負責宣傳工作。如今,我身擔副園長一職,主要承擔培養后繼人才的工作。當年的發起人中已經有一位走了,他56歲得的肺癌,開胸后看到廣泛轉移,醫生又給他原封不動地縫上了,后來,他靠練習抗癌健身法和吃中藥又活了22年,走的時候78歲。”
何開芳寄希望于癌癥患者,希望他們永遠不要喪失與癌癥抗爭的信心,不要悶在家里,而是要走出來,走到抗癌團體中來,抗爭到最后。她說:“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很堅強,很多人的堅強是鍛煉出來的,就像梁山好漢一樣,他們是被逼上梁山的。我們這些得絕癥的患者,不堅強又能怎樣?不就是個死嗎?我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讓癌癥患者能夠正確面對死亡。其實,人都要面對死亡,只不過是早晚的事情,只要我們想得開,放得開,思想上沒有壓力,我們的免疫功能就會提高。”
為了宣傳這一抗癌思想,何開芳是馬不停蹄,她走遍了全國,走出國門走向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向癌友們廣泛宣傳群體抗癌理念。10月23日她到了合肥,10月24日她去了滁州,10月25日又來到淮南,“自從抗癌樂園成立后,每一年的365天,我基本都是早上六、七點從家里出發,傍晚六點歸家,我每天的大半時間幾乎都是與癌友們一起學習、交流和鍛煉,一起收獲健康和快樂,我的丈夫和孩子都相當支持我……”何開芳表示,作為抗癌義工她將會干到老去的那一天,這既是她的信念,也是她的人生目標。
理念加方法擊退病魔
采訪結束后,何開芳特別介紹了自己的抗癌理念,那就是“對待癌癥要從戰略上藐視它,但從戰術上又要重視它”,并介紹了“以健康精神為統帥,以自我治療為先導,首選西醫、結合中醫、堅持抗癌健身法鍛煉、講究飲食、注重生活調理”的抗癌方法。
(記者 黃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