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朝氣“熬”出暖暖豆漿

從11月17日清晨開始,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在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的門口多出了一輛專賣豆漿的小推車,車身上還貼有醒目的一行字:大學生創業品牌豆漿。大學生賣豆漿?這豆漿味道怎么樣?他們又是怎么想起來要靠小小的豆漿來創業呢?現在,就請眾位讀者品一品這豆漿的滋味吧。
別看生意小 創業心思足
“同學,嘗嘗熱乎乎的花生豆漿和紅棗豆漿吧。”“一塊錢一杯了啊!健康熱豆漿。”在寒冷的冬晨,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07級電子工程系學生詹永貴和李磊兩位同學熱情地吆喝著。一撥撥準備走進學校的學生被豆漿的香味吸引,在他們的攤位前停了下來。“好嘞,紅棗豆漿一杯,給您同學,謝謝惠顧。”每收一份豆漿錢,兩個小伙子就麻利地掀開鍋蓋盛出熱豆漿。潔白的折疊吸管、暖黃色的厚紙杯,還有味道濃郁的熱豆漿,不難看出,詹永貴和李磊確實在他們的豆漿上花了很多心思。
今年9月份,正處在實習期的詹永貴和李磊也有著自己的困惑:給別人打工,薪水微薄,不如找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找來找去做什么呢?最終兄弟倆心里一亮有了主意:賣豆漿,人人都要吃早飯,豆漿只要做得好不愁沒銷路。
有底氣從賣豆漿做起,是因為兩人都曾在淮南一家大型豆漿店里打過工。他們告訴記者:“當初我們在店里就是負責做豆漿,怎樣選好黃豆,怎樣磨,怎樣熬,積累了一些經驗。從成本角度來說,我們的這一杯豆漿可以賺3角至4角錢。其實,不買這么好的杯子和吸管、不把豆漿熬這么濃,利潤的空間可以更大,但是,我們想,要做豆漿就要做好豆漿,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以后才能做出品牌。”
越過困難 邁出第一步
想起來容易,操作起來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兩兄弟開始誰都沒敢對家里人說,怕爸爸、媽媽知道了擔心,也怕他們不理解。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兩位同學從生活費、打工費中硬是節省出了2000多元作為本錢。鍋子、煤爐子……用具都買齊了,要開始做小推車了,李磊同學才告訴了他的爸爸。李磊的爸爸只收了鋼材錢,在自家店里焊了個推車給兒子。李磊說:“我挺高興我爸收了我們的錢,這代表他認同了我想做一份事業的決心,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爸爸當成了大人。”
11月17日,一切都準備妥當了,李磊和詹永貴凌晨4點就起床開始熬豆漿。其實在16日,他們就去市場買了花生和黃豆,光是洗這些蔬菜就洗了一下午,手凍得又腫又僵。顧不得累,兩個大男孩還是信心滿滿地出發了。第一天出攤,他們一共賣了60杯豆漿。第二天,他們增加了紅棗豆漿這個品種,賣出了100多杯豆漿。一天掙幾十元,小哥倆卻很滿足。他們說:“自己掙錢了,我們懂得了很多。比如說珍惜、自豪、信心……未來,我們想做出自己的豆漿品牌。”
雖然,創業成功與否還要接受市場的考驗,但這段創業的經歷一定會是他們的人生中一筆無價的財富,他們的青春和朝氣就像是暖暖的豆漿——含蓄、實在、暖人。
圖:詹永貴(左)和李磊(右)正在賣豆漿
(記者 李卉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