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正走向你我他,低碳已事關你我他。所以,我們現在有必要提倡做個永遠的“低碳族”。
首先,思想意識崇尚低碳。低碳是一種態度,一種風度甚至可以說是做人的一種高度。從一定程度講,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是人類的未來。做個“低碳族”,往大里說,是為了保護我們這個美麗的星球、我們共同的家園,為子孫后代留一條生路,為萬千生靈的同生共存盡一份力。往小里說,是給我們身體健康提供最大的保護和舒適感。只要我們牢固樹立低碳意識并身體力行,養成環保的、健康的生產、生活、工作習慣,人人都可以“低碳”。其次,點滴做起踐行低碳。發展低碳經濟,人人有責,人人受益。低碳生活并不難。對我們每個市民來說,舉手之勞,點滴可為。每節約一滴水、一度電,節約糧食、避免浪費,少扔垃圾;多用手絹、少用紙巾;上下班選擇步行、自行車、公交車,盡量少開私家車;減少開燈次數,關閉不需要的燈光,買瓦數低點的燈泡;少吃肉、多吃素,這些都是在身體力行地減少碳排放,堅持做到這些,就是“低碳族”。再次,與時俱進學習低碳。除了“低碳”融入生活細節,關注學習減碳也很重要。及時地了解新技術、小訣竅,有助于小細節實現大效果。減碳一旦有新技術作支撐,事半功倍。水冷空調、雨水接收凈化器……隨著這些環保節能設備走進千家萬戶,“低碳生活”離大家又近了一步。第四,各種節會示范低碳。在各種節會植入“低碳”元素,能發揮很好的示范引導作用。今年的全國兩會,就注入了一股“低碳”新風。環保減碳的“石頭紙”,循環使用的布袋,提示空調控溫的溫度計,廢報紙制成的鉛筆,信息化的辦公方式,無紙化的“低碳”采訪等等。虎年春節,一些地方實行“織圍脖”拜年、網上派虛擬紅包、不燃放煙花爆竹等,度過了一個別具一番新意的“低碳”中國年。這些低碳細節,潤物無聲,示范著低碳的工作和生活,倡導著低碳理念,向全社會發出踐行低碳生活的邀請。
我國已向國際社會做出承諾,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45%的目標,發展低碳經濟已經刻不容緩,過上低碳生活已迫在眉睫。面對環保發展之路,每個人都應肩負起捍衛綠色的時代責任,讓我們做個永遠的“低碳族”。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一滴的努力,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就會更美麗、更舒適。
(鄭田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