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干警陳方久的故事

在安成鎮,不論哪里發生沖突,他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不論哪里發生糾紛,他也會第一個趕去調解。有的群眾常常開玩笑地說:“老陳就是咱們鎮里的‘110’,‘出警’比誰都快。”
群眾口中的這個“110”叫陳方久,是安成鎮司法所所長,日前,被中央政法委表彰為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干警稱號,安徽省共有3人,我市僅他一人。
辦公室像集市,一撥接一撥
6月21日,記者一大早趕到安成鎮司法所,小小的辦公室里已經擠滿了人,就連門口也蹲著人。他們有的是為土地糾紛而來,有的是為賠償,有的則因為鄰里矛盾,大家面紅耳赤吵得不可開交。“今天算是人少的,像往常調解大廳里坐的都是人!”說話的是安成鎮社區矯正人員陳某。
2008年,陳某因交通肇事,被判3年有期徒刑緩刑3年,由安成鎮司法所負責對其進行社區矯正。他告訴記者,自己出事的那些天,精神壓力比較大,每天睡覺做噩夢。陳所長得知他的情況后,并沒有馬上進行法律疏導,而是通過思想減壓的方式,讓陳某走出陰影。在隨后的日子里,陳所長帶著社區矯正人員學習法律法規,到敬老院參加義務勞動和社區清潔,并讓他們現身說法,參與調解簡單的社會矛盾。“我最佩服老陳了,他能找出你的毛病,還能用道理讓你服。為人公平、直率,不怕得罪人,說不好聽的,工作中真是六親不認!”在陳方久的幫助下,陳某開了一家汽車美容店,如今,店里生意不錯,比原先跑運輸要強很多,這次來,就是為了感謝陳方久的。
沒有一面錦旗,卻屢獲殊榮
2009年,安成司法所首批被授予省級示范司法所殊榮。陳方久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全省十大標兵人民調解員”、淮南市十佳“優秀政法干警”、記“三等功”一次等榮譽稱號。而在司法所里,記者沒有看到一張獎狀和一面錦旗。陳所長說,獎狀都代表過去,沒什么好炫耀的。而制作錦旗也需要成本,不想讓群眾破費。多年來,經他調解的案件,當事人都是“紅著臉進門,笑著臉出門”。
2007年3月,安成鎮居民徐某與李某因承包地邊插植刺花樹,影響水溝排水的問題發生矛盾,事態愈演愈烈,眼見就要發生家族性群體械斗。陳所長得知消息后很快趕往糾紛現場,查清了事實,李某面對事實終于承認自己擅自侵占水溝插植,并表示愿意賠償損毀徐某家的物品,雙方自愿達成調解協議,現場的群眾看到了公正的調解都拍手稱贊。
自創“四心調解”法,化解社會矛盾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正是這所謂的“小事”,處理稍有不當,就可能導致矛盾激化,引發的后果不堪設想。為此,陳方久在化解矛盾中自創了“四心調解”法,即:是非曲折要有公心,化解矛盾要有信心,說服教育要有耐心,維護穩定要有恒心。
2004年12月,安成鎮王巷村因多次選舉未能成功,群眾怨聲載道,都認為不公平、不公正,一時間謠言四起,到市赴省上訪不斷,給地區穩定工作帶來很大壓力。為了徹底解決此問題,在鎮換屆選舉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會上,陳方久提議,嘗試將公證引入該鎮第六屆村、居委會的換屆選舉工作。此舉破解了村、居換屆選舉中的難點、焦點,開創了全國村、居換屆選舉引入公證監督的先河。
12年間,陳方久直接參與調處了各類重大疑難糾紛537起;制止和避免群體性械斗73起;防止和避免“民轉刑”案件42起,289人;防止和避免因民間糾紛引起的自殺12人;防止集體上訪31起;連續12年實現“四無”,贏得了鄉親們的敬重和領導的信任。
(記者 李舒韻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