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創業培訓取經外地
40余名農民當涂取養蟹“真經”

7月22日,參加農民創業培訓的40多位淮南市謝家集區唐山鎮施家湖養蟹農民,在淮南市農委及農廣校的組織下,來到馬鞍山市當涂縣石臼湖河蟹生態養殖基地學習考察,取經當地先進養蟹經驗。
淮南市農委科教科負責人介紹,農民創業培訓是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中的一項,目的是通過創業培訓,促進學員提高經營水平、擴大經營規模,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服務。施家湖水產養殖農民創業培訓班,受培訓學員已完成為期3天的理論知識的集中學習,應學員要求,淮南市農廣校專門安排學員到馬鞍山市實地考察當地河蟹生態養殖經驗,以增強培訓效果,提高學員養殖水平。
馬鞍山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馬鞍山市生態水產養殖已形成“河蟹養殖當涂模式”,探索出“種草、投螺、稀放、配養”八字方針,該種生態養殖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實現了從“大養蟹”向“養大蟹”再向“養優蟹”的全面轉變。
在馬鞍山市當涂縣石臼湖河蟹生態養殖基地,淮南的學員們表現出極高的積極性,不斷提出各種問題,希望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更多的養蟹“真經”。淮南施家湖河蟹養殖大戶邱傳海告訴記者,施家湖當地從1986年開始養殖河蟹,如今已建成全市最大的池塘養蟹基地。他是在施家湖最早進行河蟹養殖的,現有75畝池塘,其中45畝養殖河蟹。他們目前最大的養殖難點就是河蟹個頭不夠大,效益不夠高。目前,他們養殖的河蟹個體只有2兩多,價格只能達到40多元1公斤。而當涂縣養殖的河蟹達到3兩多,價格就能達到一兩百元一公斤,兩者價格相差很大。邱傳海說,通過考察學習,他們要從種源上解決河蟹品種不夠純正,要優選中華絨螯蟹,還要引進優質水草,利用先進養殖模式,形成河蟹養殖的良好生態,以取得更大的效益。
圖為淮南施家湖養蟹戶在馬鞍山石臼湖河蟹生態養殖基地考察。
(記者 張雪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