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集鎮欲打造一處小龍蝦養殖基地
炎炎夏日,香噴噴的小龍蝦受到眾多市民的青睞。進入6月份以來,小龍蝦已經大量上市,一盤三四十元的油燜大蝦背后,是一個日漸紅火的產業。毛集實驗區夏集鎮農民史國清就瞄準了這一商機,率先做起了小龍蝦養殖。
塘養蝦岸種瓜相得益彰
6月18日上午9時許,熾熱的陽光炙烤著地面,夏集鎮王相村村民史國清正在自家承包的水塘岸堤上忙碌著。岸堤上種下的玉米已經長到齊腰深了,白皮瓜、羊角酥等多種瓜果也已開花、結果,為了不讓這些植物“渴著”,史國清總要在氣溫高時為它們澆水。
一圈圈岸堤,將整片水域切割成獨立的多塊水塘,水塘里,有大片的蘆葦。岸堤邊放置了幾個箱籠,史國清將其逐一拉了上來,這些箱籠是在早上收籠后再次放在岸堤邊的,因此籠里的龍蝦屈指可數,最大的也只有四錢左右。“天太熱了,蝦都躲在蘆葦底下呢!”史國清向記者介紹道。
史國清今年48歲,養蝦已有多年,他所處的是一片沉陷區。早在2008年時,他前往六安一位朋友家游玩,見到有人養殖龍蝦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于是也萌發了養蝦的念頭。回到家后,他說干就干,在村、鎮的幫助下承包了20多畝沉陷區土地,請來挖掘機開挖水塘,籌資買來蝦苗,花光所有積蓄辦起了龍蝦養殖場。
相對于魚或是禽類來說,龍蝦屬于比較好養的物種。史國清和妻子程士云都很勤勞,能吃苦,加上不時前往鎮里和區里組織的養殖培訓班上上課,養殖場很快便紅火了起來。2010年,在鎮里的幫助下,史國清辦理了水域灘涂養殖使用證,成立了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大大增加了養殖面積。
如今,史國清的合作社面積已經有200畝左右。水塘中不僅僅是養蝦,還養殖著鯽魚、鰱魚等多個種類的魚,岸堤上則種植著玉米、瓜果等經濟作物,此外,還養了百余只雞及50只鴨。
養殖有講究收入有保障
“我們水塘里有兩頭都安有進水管、出水管,水質好,是流動的活水,養的蝦好看、個大。”程士云告訴記者,小龍蝦是一種生存能力很強的物種,在非常臟的水域里也能生存,但在臟水中生長的龍蝦通常長不大、少肉,也不美觀,因此他們每隔兩三天就會換一次水。
龍蝦比較好養,因此整個200畝水塘的養殖,史國清夫婦都沒有請其他人幫忙。史國清告訴記者,給小龍蝦喂的是麥麩,米油和豆腐渣混合成的飼料,以及剁碎的小魚。每天下午6點左右,夫婦倆在水塘的岸堤邊安放好箱籠,然后在水面上灑上飼料。次日凌晨3點多,夫婦倆便要起床收箱籠,將箱籠里的龍蝦和魚進行分類,比較小的龍蝦則重新投放到塘中。早上7時許,用三輪車裝載著分好類的魚蝦,行駛十幾分鐘便來到了新集礦的收購點,當天的小龍蝦全部被收購。魚則被運到鎮上的魚行,不到8點也會全部賣完。
史國清每天收的龍蝦有100多斤,多的時候則近300斤,此外每天賣出的魚也有一二百斤。今年的龍蝦行情比去年有了很多好轉,每斤都上漲了四五元,個重4錢以下的收購價在12元左右,4錢以上的則能賣到15元左右。
沉陷區欲打造養蝦基地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淮南市的龍蝦市場潛力非常大,基本上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只要有蝦,根本不愁銷路。夏集鎮黨委委員方良啟告訴記者,龍蝦養殖時只有3到8月需要管理,而且管理中比較好維護,不需要太多的技術,適合農戶養殖。史國清告訴記者,僅龍蝦一項,他每年的收入有10多萬元,如今,不少村民都不時來到他家看看,學學技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淮南市目前從事龍蝦養殖的養殖戶非常少,而市場的需求卻非常大,經營龍蝦的商戶基本上都是從散戶手中收取,而散戶多是在水塘或是湖里逮的。
方良啟告訴記者,夏集鎮目前沉陷區水面有5000多畝,適合龍蝦養殖的達2000畝。在史國清的帶動下,如今已有10多戶農民有了養小龍蝦的意向。方良啟稱,夏集鎮將從資金和技術上大力扶持這些農戶,將這些沉陷區打造成一處小龍蝦養殖基地。
(記者 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