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聽說鳳臺縣劉集鄉有個叫劉明新的養殖大戶,他飼養良種母豬150頭,繁育的純種公豬、二元母豬、三元雜交商品豬供不應求。7月7日,記者慕名來到他的養殖場探個究竟。
走進劉明新的養殖場,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潔的標準化豬舍,面積14000平方米。豬圈內擠滿了一頭頭母豬肉豬。正巧遇到正在給豬喂食的一位年約50歲左右的人,隨行的養殖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就是劉明新。
據了解,始建于2011年的劉集鄉劉明新畜禽養殖場,總占地面積為23.52畝。經過近兩年來的建設,目前已擁有標準化豬舍14000平方米,料倉4間,良種母豬150頭,良種公豬20頭。繁育的純種公豬、二元母豬、三元雜交商品豬市場供不應求。
“我養豬好幾年了,可以說為了養好豬,我經歷千辛萬苦啊!”當知道我們的來意,他放下手中的活,感慨地說道。
據劉明新自己介紹,他也曾走南闖北,多年的勞碌奔波最終讓他歇下腳步。2008年,他毅然回到了家鄉,決心留在家鄉干一番事業。
“當時你怎么想到養豬致富這條路?”記者問他,其實劉明新在外地時就有返鄉養豬致富的“夢想”,返鄉后,他經過市場調查和行情分析,他認為養豬是永不淘汰的“職業”,銷量大,市場前景廣。于是他用多年積蓄,在自家旱地建起了養豬場所。為了掌握養殖技術,那段日子他幾乎每天和豬形影不離,經過在實踐中摸索,他終于求得養豬技術和防疫知識的“真經”。
2011年,為了實現“自繁自育”,他又花光了所得利潤,引進母豬和公豬飼養,通過自己配種,選用壯實的豬仔,擴大養殖規模,從此他邁開大步成為當地最大的養豬大王!“現在國家政策好,養殖不僅母豬有保險,而且每頭母豬每年還有補貼!”劉明新向記者道出心中的喜悅。
“如今飼料漲價,養豬成本增加,市場競爭激烈,你有什么養殖的竅門呢?”記者感到疑惑。“靠薄利多銷吧!”劉明新自豪地說出了他的養豬竅門:如今的豬價市場,每頭豬除去成本一般能賺200多元,目前對于他來說養殖技術已經不成問題,關鍵是要做好防疫,擴大養殖規模,他一年賣三批肉豬近1000頭,一般也有20萬左右的純收入!“現在人們生活好了,吃的方面也追求綠色環保,吃肉也要吃放心肉。”劉明新說出了他的經營理念,他注重從“品質”方面做好豬的“文章”,為此,他在養殖場附近種植了牧草,喂養的豬料主要以玉米和牧草等青飲料為主,精飼料為輔,他養出來的“生態豬”肉質厚實,味道鮮美,在當地一炮打響,也深得越來越多外地豬販的青睞。
下午時分,記者應邀到他家做客,家里各種家具應有盡有,無不彰顯小康人家氣派!讓記者不禁為此而感慨:劉明新正是用他的勤勞和智慧,通過科學養豬實現了“小康夢”!
(記者 羅靜 實習生 李濱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