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的她是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61歲的她被評為省十佳社會體育指導員;61歲的她義務指導群眾參加秧歌等體育運動達幾千人……扭起大秧歌 為霞尚滿天
8月31日,在八公山區老年大學排練場內,一群年輕人正在跳著健身秧歌,綢布扇子隨著隊形的變換上下舞動,動感十足。指導這群年輕人跳舞的正是前不久被評為安徽省十佳社會體育指導員的61歲的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王曉蘭,多年來,她義務指導群眾參加諸如太極、秧歌等體育運動達幾千人。
歡快的秧歌舞起來
8月31日下午4點左右,記者找到王曉蘭時,她正在指導八公山鎮的一群年輕人跳秧歌,這是為即將舉行的八公山鎮秧歌節排練的一個舞蹈。王曉蘭一邊給大學說著要領,一邊還不時的做著示范,看她的身段和模樣,很難讓人把她和61歲聯系起來,現場氣氛很熱烈,這群大多在20多歲的年輕人在王曉蘭的帶動下,跳得有模有樣。在年輕人排練結束后,一群中年人進場排練,這些人都是王曉蘭的鐵桿粉絲,她們在一起組成的秧歌隊多次在省市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王曉蘭告訴記者,她們要排練的秧歌將在淮南市第七屆運動會開幕式上做展示。記者觀察了一下,這是清一色的中年娘子軍。可能是熟練的緣故,她們扭起的秧歌姿態更優美,更歡快。一曲《春滿江淮》后接著是王曉蘭自編的《歡聚一堂》,看那神態,那動作,撲面而來的是一種充滿活力的青春氣息,讓人看到一種積極向上、享受美好生活的精神狀態。實際上,她們中有的已經60歲了,多數也在50歲上下,是歡快的秧歌給了她們青春的活力,她們是如何喜歡上跳秧歌,又如何集中在一起的呢?這就不得不說一說王曉蘭了。
要健身 帶著大家來跳舞
跳舞是王曉蘭從小就培養出來的興趣。上個世紀60年代初,她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參加了學校的宣傳隊,至今她仍然記得,是一個姓許的老師讓她喜歡上了跳舞。后來她還加入了學校的紅藝班,參加文藝活動成為她的最愛。1989年,為了治療自己的頸椎病,她開始學打木蘭拳和太極拳并遍訪名師,在后來的木蘭拳和太極拳比賽中都取得優異成績。在學拳的過程中,個性開朗的王曉蘭逐漸認識到要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健身活動,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她開始在晨練的過程中帶領大家練太極拳,常常跟隨她練拳的有好幾百人,很多人慕名邀請她去指導,她也不厭其煩。在此期間,她獲得了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2000年,在普及健身秧歌的背景下,王曉蘭在被淮南市體育局推薦學習了健身秧歌。在不斷的普及中,無論是在八公山區或田家庵區抑或謝家集區,追隨王曉蘭學習健身秧歌的人絡繹不絕。經她指導的群眾達到幾千人,大家在秧歌中扭出了歡樂。今年8月份,經過層層評選,王曉蘭被評為安徽省十佳社會體育指導員。
扭秧歌 舞出美好新生活
許多人追隨王曉蘭學習健身秧歌已經十余年,今年42歲的李秀梅是謝家集區蔡崗村人,她還記得正是10多年前王曉蘭到他們村普及健身秧歌時,她一下子就被王曉蘭的健身秧歌給吸引住了,從那時起,她就跟隨王曉蘭學習健身秧歌了,學了不下幾十套。李秀梅告訴記者,經常扭秧歌讓她收益很多,同事們都說自己無論是走路還是工作,都顯得那么有活力。而60多歲的王秀珍跳秧歌也已經有6年了,一周練三次,原來的腰椎間盤突出也有了很大的好轉,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有了很大的變化,變得更積極、更向上了。還有一位51歲的學員,在沒有扭秧歌之前,喜歡打麻將,是王曉蘭的健身秧歌把她從麻將桌旁拉了出來,現在她只要不扭秧歌就渾身不自在……她們這些常年在王曉蘭指導下扭秧歌的學員還組成了一個團隊,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和比賽,大家的生活因此而變得豐富多彩。王曉蘭告訴記者,看到大家通過扭秧歌健身而感受到美、變得自信,她覺得很滿足。作為一名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她想把健身秧歌推廣到更大的人群,讓健身理念更深入人心。
圖:王曉蘭向大家示范秧歌動作。
(記者 陸士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