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陽軍區前進雜技團的小演員朱巧妍從俄羅斯演出回來,她的爺爺朱民愛十分高興,專門為她創作了一首《中俄盛開友誼花》的詩歌。殊不知,朱民愛卻是一名聾啞老人,多年來,他刻苦自學,用詩歌的形式,書寫著他人所不能比擬的光彩。
幼時失聰 努力進取
9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了淮南田家庵新淮文化村朱民愛的家里,由于朱民愛不能說話,記者只好與他通過紙筆“交談”。
朱民愛告訴記者,今年7月中旬,他收到了孫女朱巧妍的短信,說是要到俄羅斯去演出,這讓他很激動。朱巧妍是淮南女孩,曾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表演,被人們稱作“風箏女孩”。朱民愛決定為孫女寫一首詩,經過不斷的構思和琢磨,這幾天才完成。說著,他拿出《中俄盛開友誼花》的詩歌,用不標準的發音,朗讀起來:“雜技姿勢優美如彩畫/如絢麗多彩的花/芬芳天涯/赴俄展演結友誼/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據朱民愛介紹,以前他在淮南毛巾廠工作,1994年,單位停產,朱民愛便內退。為了養家掙錢,他搞過印字社、給人家剪紙、印過橫幅。他說,7歲時,他發燒便失聰失語,1959年秋天,12歲的朱民愛被父親送去蕪湖上聾啞學校。朱民愛畢業后,他從未和恩師斷過聯系,一直有著書信往來。1984年春節,朱民愛在寄給自己恩師胡老師的一封信中,隨意寫了一首五絕,幾天后,胡老師回信表揚了他,他很是振奮。于是開始學習作詩譜曲。對于聾啞人來說,字句押韻,譜寫曲調,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遇到困難或者看不懂的字詞時,字典就成為朱民愛最好的老師。即便如此,每次創作詩歌,總要付出不少心血和毅力。1989年,朱民愛把五年來寫的詩歌整理成冊,寄給了胡老師。教師節那天,他的母校請一位青年老師唱了一首他創作并譜曲后的詩歌《紀念建校四十周年》,并把這首歌存放在學校檔案里。這更是給予了朱民愛莫大的鼓勵。多年來,他一共寫下了七十多篇詩歌,像激勵殘疾人健康向上的《雨中祈禱》、《雪的禮物》等等。朱民愛還把自己的作品印在健康養生小冊的末頁上,以此激勵那些殘疾的朋友們。
身殘志堅 愛心助人
看到記者采訪,一些居民圍了過來,大伙紛紛夸贊朱民愛身殘志堅、樂于助人。居民魯大媽告訴記者,老朱的心腸十分善良,樂于助人。她說,自己的身體不好,每逢要交水電費的時候,老朱就主動來幫忙替我去交。
對于未來,朱民愛充滿了期待。他說:“不管未來怎樣,我還是會堅持寫作。用美麗的文字,我可以‘聽見’最美的聲音,也可以‘說’出最美的語言。”
(記者 冉韜 實習生 周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