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淮南正式開通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系統,在肥14家定點醫院就醫可享實時結算
11月24日,省立醫院皮膚科迎來一位前去就診的淮南職工高某。經過多日的住院治療,目前,高某已出院。與以往不同的是,高某住院治療所產生的5000多元費用,只需結清個人支付的2000多元,不需要全額墊付醫療費,其余的3000多元醫療費當場就報銷了,免去了個人異地報銷的“奔波之苦”。
11月16日,我市醫療經辦機構參加了省結算平臺的第一批測試,從12月1日起,正式開通了省內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系統,與在肥的14家定點醫院實現了異地就醫實時結算。高某便成為我市享受異地就醫實時結算的第一例“受益人”,截至目前,全市通過該系統在肥“刷卡就醫”的市民已達41人,其中已辦理實時結算的4人。
報銷按市醫保標準
記者從市醫保中心了解到,醫保運行13年來,我市基本醫保覆蓋面逐步擴大,已基本達到全民參保,醫保政策也在不斷調整完善,參保人員的醫保待遇也逐年得到提高。此次正式開通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系統,是在不轉移醫保關系、不改變待遇標準、不影響常規就醫流程的條件下,參保人員按照規定,持社會保障卡在肥14家定點醫院住院治療,可通過省內聯網實現即時結算。也就是說,如果參保人員是在淮南本地參加醫保的,如果本人在合肥看病,就可以直接在合肥的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實時結算。通過聯網實時結算,有效解決了參保人員異地就醫時費用墊付多、負擔重、報銷不方便、往返來回跑的問題,是關系民生的一件實事、好事。
據悉,在肥首批14家異地結算定點醫療機構是:省立醫院、省立醫院(南區)、省腫瘤醫院(省立醫院西區),安徽醫科大第一附屬醫院,安徽醫科大第二附屬醫院,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安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解放軍一O五醫院,武警安徽省總隊醫院、武警安徽省總隊醫院(南區),省第二人民醫院、省第二人民醫院(黃山路院區),安徽醫科大第四附屬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婦幼保健院(東區),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合肥市濱湖醫院,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廣德路院區,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
異地就醫備案是前提
市醫保中心主任鄭偉告訴記者,市民如果去在肥14家定點醫院就醫的,需要首先在我市醫保中心備案。而備案則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通過本市醫院進行轉院就醫的,在辦理轉院手續后,由定點醫院報市醫保中心備案,并將其相關信息上傳至省異地就醫結算平臺,上傳成功后,就可在選定的醫院進行刷卡就醫;第二種是異地安置人員異地就醫的,市民可通過電話告知市醫保中心,就可備案;第三種是市民個人外出住院就醫的,外出前需要到市醫保中心大廳辦理備案,由工作人員將社會保障卡相關信息上傳至省異地就醫結算平臺。辦理備案手續后,市民可持身份證、社會保障卡,到定點醫療機構按正常流程就醫治療,出院結算時,只需要支付個人自付的部分即可。
鄭偉提醒廣大有外出就醫意愿的市民,必要的手續需要首先辦理,如社會保障卡、系統備案等,否則無法享受異地聯網結算。目前,由于是在異地聯網結算運行初期,我市只能和在肥14家醫院進行異地聯網結算業務。而到其他醫院就診的,仍按照原方式先全額墊付醫療費用,出院后,待備齊材料回市醫保中心報銷。
我市三家醫院將納入異地就醫聯網結算
據統計,每年我市參保人員異地就診人數高達5000人以上,其中,患腫瘤、乙肝、糖尿病、膽結石的人居多。實行異地就醫即時結算,變以往的個人先墊付、再報銷,簡化為“直接刷卡結算”,此舉簡化了參保人員報銷的流程,也解決了市民反映突出的“墊支”和“跑腿”問題。如今,我市已列入全省第一批異地聯網結算的地市,為此,市人社部門不僅對收費系統的異地結算接口進行改造,還對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服務設施范圍、診療項目目錄編碼進行維護,與省人社廳進行數據對接,最大限度方便市民異地就醫。
鄭偉表示,目前,全省開展的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參保人員享受的是單向實時結算。我市第一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中醫院三家醫院也已納入到異地結算定點醫療機構中,今后,全省還將逐步實現城市之間的雙向異地就醫結算,最后推廣至全省,即各市、縣之間進行雙向異地就醫結算,下一步還考慮適時與長三角等地區互聯對接,最終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異地就醫聯網結算。
(記者 李舒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