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淮河早報4月3日報道,淮南市相關部門根據《淮南市解決建設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若干規定》,對今年元旦、春節期間,部分建設工程承建單位預防和處理農民工工資拖欠情況進行了通報,分別將廣東八建等12家單位清除出淮南市建筑市場,將中城建六局等12家單位列入建筑市場黑名單,并對其他19家單位進行了通報批評。
其實,有關建設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已經熱議了許多年,從中央領導到各級黨政部門,對于這一問題也都十分關注。尤其是各級執法部門,對于建設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也加大了打擊力度。盡管如此,仍有一些建設領域的單位或者包工頭視相關法律法規為兒戲,故意或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案例時有發生。僅以淮南市為例,今年元旦、春節期間,市農民工維權服務中心就受理農民工有關欠薪投訴案件185起,協調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1.4億元,涉及農民工8500人。
稍有良知的人都知道,我們的農民兄弟告別年邁的父母和妻兒,遠離家鄉,來到舉目無親的陌生城市,住著簡易的房子,吃著簡單的飯菜,從事著最臟最苦最累的勞動,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卻拿不到自己的血汗錢,試想,這種讓農民工兄弟流汗流血又流淚的遭遇,怎能不叫人心痛和憤慨。
近年來,由于社會各界對農民工問題的重視和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也的確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農民工工資拖欠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似乎也越來越大。從討薪方式上看,可謂層出不窮,千奇百怪,如:賣器官討薪、自焚討薪、跳樓討薪、綁架老板討薪、背炸藥包討薪、堵路討薪、游行討薪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形形色色的討薪事件中,摻水率越來越高,甚至還存在惡意炒作現象。正因為如此,加大打擊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任務,對于各級政府、執法部門可謂是任重道遠。
早在2011年2月25日,“惡意欠薪”就已被列入刑法。但令人費解的是,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依舊時有發生,尤其是在建設領域,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新聞還是被不斷報道。這種現象,的確發人深思。
就目前社會上所存在的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而言,有人從司法角度提出了可否增設“拖欠工資罪”的建議。對于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還會經常引發上訪、跳樓、堵路等過激行為,影響到社會的穩定。
目前,從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案例而言,行為最惡劣的當是那些建設領域的包工頭,他們明明有錢,但是為了自己的暴利或者為了多榨取農民工的血汗錢,一些包工頭就故意隱匿自己的財產,或者采取逃跑、躲藏的行為。對于這類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奸商,記者不妨請他們捫心自問,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們的血汗錢被人惡意拖欠,你們又將作何感想呢?
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的現象,不僅對農民工本人帶來了傷害,也對行業、社會、經濟等方面帶來了負面影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層層轉包的用工制度。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我們的政府部門,各級執法部門依法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打擊力度外,還應在取消這種用工制度的基礎上,將農民工納入企業統一的人事管理,實行按月發放的工資制度,進而逐漸規范諸如勞動合同制度等其它方面的管理。如果一些單位、一些包工頭都能采取合理的用工制度,都能依照勞動法與農民工簽訂一份有效的勞動合同,都能設身處地為農民兄弟的切身利益去考慮,或許惡意欠薪案例就會少一些,農民兄弟流血又流淚的痛心事件就會少發生一些。
(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