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社區居民:“我家之外,還有一個幸福‘家’”
宜家工程:宜居宜學宜萬家

中心廣場內,社區居民翩翩起舞。

親子活動室,孩子們玩的不舍離開。
仿佛在不經意間,淮南諸多社區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活動室”。這些“活動室”,有著統一名稱“宜家工程”,有著統一的“宜家”標志。這些“活動室”與其他活動室有何不同?能為社區居民提供哪些服務?對人口文化起到什么作用?4月8日,記者走進九龍崗鎮新建社區“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中心”,談及“宜家工程”,這里的居民伸出了大拇指。
一座雅致的二層小樓,一樓是休息、娛樂、親子活動場所。二樓是書香濃郁的書畫室、閱覽室。還有各種“悄悄話”室、青蘋果成長室……親子活動室里,記者看到室內布置很是溫馨,六七個兒童正在那里玩耍。他們有的在蕩秋千,有的在玩玩具,家長則悠閑地陪護一旁“這里比幼兒園還好玩!”看著孩子玩得舍不得離開,家長朱貝貝高興地說,自從小區建了這個活動室,孩子們的生活就多了一份驚喜。
社區居民鮑傳和已經六十多歲,他曾經是一名教師,退休后他成為了“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中心”的志愿者,除了每天管理中心后勤工作之外,還肩負著在小課堂給孩子們輔導功課的任務,下午4點多,小課堂里迎來了放學的孩子們,他們開心地閱讀著圖書,快樂地揮舞著畫筆。家長還沒下班,孩子們放學后,就會來這里做作業。有不會的題目,鮑傳和便為他們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遇到的難題。
說話間李曉曉的媽媽來了。她告訴記者,宜家工程沒來社區之前,孩子放學后一直是其心病。現在,孩子放學后不僅有了去處,還意外收獲到輔導,宜家工程很宜家!
走出小課堂,記者來到e智空間室,社區志愿者正在指導老人上網查閱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資料及新聞。一直想學電腦,但就是沒人教,小孩工作忙,也沒時間教我們,現在社區專門為老人提供免費電腦培訓,我們倍高興!”陳老先生興奮地說道。
來到書畫室,一群喜愛書法的老人正聚在一起切磋。“寫書法是一個運氣的過程,書法的一筆一畫都要求呼吸自然地配合,練書法既鍛煉了我們的身體,還可以讓我在晚年找到事做,不至于在家閑著無聊……“正在學習書法的居民們介紹道。
家庭,是個人的避風港,更是社會的細胞。2012年,淮南市實施了“宜家工程”。在打造公共服務中心外,“宜家工程”實施一系列“計劃”:“寶貝樂計劃”,針對農村早教薄弱現狀,為幼兒成才打下良好基礎;“青蘋果計劃”,在全市各中小學,每年級每月上一節生理衛生知識課;“愛之巢計劃”,開展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為育齡婦女把好優生第一關;“夕陽紅計劃”,以農村獨、雙女戶養老為重點,還有“生育關懷計劃”、“陽光計生計劃”……
據新建社區負責人許慶朝介紹,“宜家工程”來到該社區通過“宜家工程”平臺,向居民開放了社區多功能活動室,利用場地開展了棋藝切磋、健康服務、健身鍛煉、學習交流、書法之家、戲曲平臺等活動。“宜家工程”而今已成居民的和諧之家,留守兒童的依靠之家,流動人口的安心之家,空巢老人的溫馨之家……
(記者 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