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農民研發雙孢菇種植保溫裝置獲國家專利
寒冷擋在門外 蘑菇撒歡生長
今年冬季嚴寒,保溫尤顯重要。在農業種植生產實踐中,淮南市運澤雙孢菇農民專業合作社摸索出一套保溫裝置國家專利,在今冬嚴寒中發揮重要作用。運用這一專利,雙孢菇生產不但沒有減產,還增產了20%,保障了市場供應,增加了菇農收入。
保溫裝置增產效果明顯
運澤雙孢菇生產基地位于大通區食用菌示范園。2月間,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地處上窯鎮張郢村的生產基地,看到這兒的大棚一個接著一個,頗具規模。從大棚中走出的菇農提著剛采摘下來的蘑菇,接著要進行下一道工序的削根處理,之后還要把削過根的蘑菇進行清洗,然后裝籃移入冷庫保藏,待貨柜車來后再裝車外運。
當前雙孢菇購銷兩旺,菇農周子杰心情舒暢。周子杰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他家有7個大棚,今冬嚴寒,由于使用了雙孢菇種植保溫裝置,還增產了有2成,煤也節約了不少。
淮南市運澤雙孢菇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明是雙孢菇種植保溫裝置研發的主導人。趙明介紹,雙孢菇正常的生長溫度在15度左右,雙孢菇種植是反季節生產,即在冬季利用鍋爐加溫保障大棚溫度。同時,雙孢菇生長要進行有氧呼吸,大棚每天還要進行通風,這樣熱量特別容易散失,溫度達不到,雙孢菇就長得慢以致減產。今年,利用新型的保溫裝置專利技術,大棚溫度得以保持,雙孢菇的產量提高了20%,擋住了今年的寒冬。趙明說,“正常出菇是一平方出6到8斤,我們大棚用了這個保溫專利,能達到8到10斤。”
鐵桶貯水利用余熱保溫
趙明介紹,過去蘑菇大棚加溫都是燒鍋爐,用塑料管道給大棚加溫。而新型專利裝置用的是大鐵桶,和管道散熱面積相比,油桶散熱面積更大。同時,桶里有熱水,使保溫更持久,能延長保溫時間3到4個小時。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仔細觀察了這套保溫裝置,看到大的鐵皮桶上有進氣孔、排水孔及回水閥等部件,當鍋爐加熱時,蒸汽進入桶內就開始加熱,蒸汽管出的廢水從底下循環。當通風鍋爐停止加熱時,盛著熱水的鐵皮桶還在源源不斷地散發著熱量。
趙明說,這套保溫裝置專利是在市農科所專家指導下進行研制的。淮南市農科所高級農藝師竇祖霞介紹,這一專利也是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蘑菇種植用鍋爐蒸汽加熱,特別是在冬天冷的時候,大棚的溫度也能夠保障。以往的辦法加熱受熱面少,而采用這種貯水桶以后,增加了受熱面,不但鍋爐加熱的時候能保證溫度,即便鍋爐停下來,大桶里的水溫還會輻射到一定空間內,保溫時間延長了,蘑菇生長的溫度也得以保證。特別像今年的嚴寒季節,有了這套裝置,我們的菇農就不會因為嚴寒受到什么損失。
據了解,2月間,國家知識產權局已通過雙孢菇種植保溫裝置的專利申請。竇祖霞建議,鑒于專利裝置供熱穩定,有效增加雙孢菇種植產量,下一步,合作社可以就此研制雙孢菇反季節種植加溫的標準,并向整個行業推廣使用,促進效益提高,促進菇農增收。
圖一:運澤雙孢菇農民專業合作社研制的保溫裝置。
圖二:大棚中種植培養的雙孢菇。
圖三:蘑菇增產,菇農樂開懷。
(記者 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