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艱苦創業“吸金”有方,3000多養殖大戶跟著“沾光”
在這里看全國三八紅旗手風采
在鳳臺縣尚塘鄉,一提到孫多梅,當地群眾都會翹起大拇指,給她一番點贊。孫多梅艱苦創業,創辦了業務范圍包括飼料加工、養豬生產、科技服務等方面的農牧技術服務公司。她引進的新品種、新技術被全市及周邊縣鄉農戶廣泛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她采取賒銷和送飼料、送技術、送服務上門的方式帶動淮南市及周邊縣、鄉3000多家養殖大戶走上互動發展的致富之路。
3月30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市婦聯獲悉,這位淮南女企業家獲得了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授予的“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她也是2016年度我市唯一獲得該殊榮的優秀婦女代表,2015年獲此殊榮的安徽女性共9位。
窮則思變 思路一變天地寬
孫多梅創業之初,艱苦異常。出身清貧農家的孫多梅,嫁給“門當戶對”的窮婆家。成家之初,沒有新房,沒有彩禮。任性要強的她不等不靠,辛勤務農之余擺攤賣水果補貼家用。通過借債蓋了3間豬圈,買回20頭仔豬進行飼養,當年就有了可觀收入。掘到“第一桶金”,她走養殖致富的信心一發而不可收。經多年發展,其養豬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高,創業思路飛速拓展。
2005年,孫多梅成立了鳳臺縣詠梅農牧技術服務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淮南市春綠養殖專業合作社,2011年又成立了鳳臺縣多梅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她擁有1個大型種豬場、1個鋼架大棚種植基地、3個飼料加工銷售門市部。
她投資680萬元建成現代化生態養豬場,給豬舍裝上水冷空調,室內溫度濕度可以自由控制;建設發酵床,大大減少排放;建沼氣池,糞便、廢水得到有效處置。現代化的生態養豬場達到了省工、省水、省料、省藥的綜合節能目的,大大提高了豬肉品質。2014年,該豬場被中國農科院和中央電視臺選定為福利化養豬科教片拍攝基地,在全國播出推廣。
借助國家惠農政策的東風,孫多梅不斷拓展發展思路,通過土地流轉,創辦鳳臺縣多梅果蔬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有機種植。該合作社采用鋼管骨架塑料大棚,利用生態豬場處理后的豬糞,種植綠色無公害反季節瓜果蔬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進一步延伸產業鏈,為保護城鄉生態環境提供新的途徑。
多年積淀,2015年9月,“詠梅農牧”在安徽省股權交易中心成功掛牌。
情系桑梓 滿園芳菲才是春
孫多梅致富后,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幫助十里八鄉的養殖戶共同致富。她成立的淮南市春綠養豬專業合作社,采取了“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富裕。多年來,孫多梅送料上門賒銷給養殖戶,讓缺資金、無技術的農戶先飼養后付款,送仔豬試喂養、出欄后再付款,送技術上門,與眾農戶走上共同致富之道。
2012年夏季的一天下午,潁上縣湯店鄉養豬大戶侯學美滿頭大汗地找到孫多梅,說她家的62頭大肥豬全部生病了。從未謀面的孫多梅聽后,立即趕往20公里以外的侯學美家,經過觀察診斷,把豬場高熱病處理治療程序和防控藥物全部介紹給了侯學美。此后連續一周,孫多梅幾乎每隔兩天就到侯學美家的豬圈查看情況,直到肥豬康復如初。此舉為侯學美挽回經濟損失4萬多元。見侯學美經濟拮據,孫多梅當即給她賒銷了12頭品種母豬,指導她改良生豬品種,科學養殖。不久,侯學美也成了村里的養豬能手,還擴建了100多間豬圈。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10年來,孫多梅每年都從省、市、縣畜牧部門和大型養豬場自費請專家、教授到鳳臺舉辦5至7期養豬新技術培訓班,累計辦班達70余期,受訓人員15000余人次,印發養殖技術材料30000余份。
2011年,孫多梅參加完省婦聯在浙江義烏舉辦的“全省農村婦女致富帶頭人培訓班”,主動向帶隊的市婦聯領導提出留在義烏深入企業進一步調研的請求。調研中,她結合家鄉煤炭開采量大、沉陷區逐年增多、失地農民特別是留守婦女在家賦閑的現實情況,通過多次努力,她把在義烏發展較為成功的同鄉蔣家伍“引回”家鄉,成立了鳳臺縣彩奇電子玩具有限公司,為鳳臺工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8000余名農家姐妹因此解決了就業。
反哺社會 一枝一葉總關情
事業有成后,孫多梅時刻不忘回報社會,先后向四川、云南等災區捐款,捐資幫助興建敬老院。2009年年底,得知尚塘中心學校缺少體育器材,她拿出1萬余元為學校購置器材。2010年7月,她再次拿出資金參加縣里舉行的關愛留守兒童活動。2012年入冬前,她拿出1萬元為當地留守兒童每人購買了一件棉衣。2013年1月,又拿出18000元為鄉敬老院老人購買棉被、米面油等。據不完全統計,孫多梅累計捐助愛心善款達30余萬元。
孫多梅所在的尚塘鄉是鳳臺縣最為邊遠的鄉,與利辛、蒙城兩縣接壤,境內有座上世紀60年代修建的橋,隨著時代變遷和道路改變,加之年久失修現已成為危橋,極大地影響了本鄉及鄰縣群眾的生產、生活、農副產品銷售往來,特別是給孩子的上學帶來極大不便。作為市縣人大代表的孫多梅,她多次到市、縣政府、人大、水利、交通等部門反映情況,在她的努力和奔走下,鳳臺人民縣政府作出批示,投入近200萬元,在塘路溝上新建了一座“幸福橋”,并于2015年11月落成通行。
“以前艱苦創業是為了把自己的日子過好,現在致富了,要想著怎樣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這是孫多梅回饋社會的理想。對于今天的孫多梅來說,在經歷了苦難的洗禮后,生活已經向她展示了美好的一面。然而,她還有新的夢想:如今,她又看中了一處500多畝地的廢棄輪窯廠,準備2016年在那里建一座集合生態化養殖和屠宰深加工于一體的現代化養殖“綜合體”,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以帶領更多的農家姐妹早日實現“致富夢”、“小康夢”。
多年來,央視農業科技頻道、《農民日報》、《安徽日報》、安徽電視臺、《安徽科技報》、《淮南日報》、淮南市廣播電視臺等國家、省、市主流媒體均對孫多梅的創新創業、帶領鄉鄰共致富和積極奉獻社會的事跡進行了宣傳報道,受到各界廣泛好評。
從擺水果攤到嘗試養豬,孫多梅邁出的每一步路,無不是在為一個目標而不懈追求——走出窮日子!從幾頭仔豬到擁有幾家企業的致富帶頭人,從名不見經傳的普通農民到享譽市乃至全省的創業明星,孫多梅走過的每一個足跡,無不滲透著難以想象的艱辛與汗水。她是中國千千萬萬婦女中的一個普通代表,她用中國農民特有的那份樸實精神,塑造了一位新型農民的靚麗寫真,走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湛藍晴空。
圖一:精心照料仔豬
圖二:向敬老院老人獻愛心
(記者 孫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