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人出頭釀命案,潛逃在外17載,謝家集警方不松懈——
法網密密織“漏網之魚”落網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17年?對于大部分人來說,17年可以做很多事,也可以只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而對于謝家集區的夏某而言,17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逃亡,不斷地逃亡。
“跑了17年,這下終于能睡個安穩覺了。”當來自家鄉的民警突然出現在夏某面前時,他沒有作出任何過激行為,反而呈現出的是一種釋然。這種釋然的背后,是17年的煎熬!
強出頭 引發禍端
凡事有度。若沒注意好這個度,事態的發展往往會偏離原本的方向。
時間轉回17年前。2000年,謝家集區有婦之夫湯某與女子馮某關系曖昧,其妻岳某得知后非常不滿。時年9月2日下午,岳某在路上遇到馮某,即上前謾罵,并發生廝打。被人拉開后,馮某攆至岳某家,雙方再次發生糾紛。馮某因兩次被打,遂告知了哥哥馮某軍,后者找來多人當晚即趕至岳某家,要求岳某帶馮某前往醫院看傷。
雙方再次發生爭吵。岳某的哥哥岳某礦聞訊,邀集親戚夏某前來幫忙,夏某又找來張某、姚某、孫某助陣。交涉中,岳某答應第二天下午帶馮某看傷,馮某等人遂相繼離開。
事情至此,本應告一段落。不料,岳某礦邀集來助陣的人為了“給對方一點教訓”,從岳某家拿起菜刀出門追趕,岳某礦當時未表示反對。
追趕中,落單的馮某軍被夏某等人砍倒在地,在對方刀砍、磚砸、腳踢之下,馮某軍很快氣息奄奄,雖然其隨后被送醫緊急搶救,但還是因傷重不治。
原本只是想震懾對方,不料弄出了人命。案發后,岳某礦、姚某、孫某很快到案,張某也于2009年被警方抓獲,只有夏某杳無蹤跡。
偵破難 迎難而上
十幾年來,謝家集警方從未放棄對夏某的追捕。
“常年對夏某家進行調查摸排,每逢春節、清明節之類的節日,或者是夏某家族要辦一些喜事的時候,我們都會多次到他家進行調查。”謝家集公安分局刑警一隊中隊長廖繼光介紹道。
與此同時,警方圍繞夏某的主要關系網,前往浙江、江蘇、山東等省調查摸排,可疑線索一一被排除,卻始終未見夏某蹤跡;采集夏某父親及兒子的DNA信息,以期尋找其他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相似DNA,卻發現夏某在犯案后再未有過任何違法犯罪行為。
“我們做了大量工作,通過各種手段都沒有發現夏某這個人,他極有可能在逃亡中已經漂白了身份。”廖繼光介紹稱,后來警方就從這個方面著重進行排查。
案件偵破難度大,但警方沒有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1月,民警們在海量信息中研判分析,初步推斷一名叫“胡某”的男子極有可能是漂白身份后的夏某。
民警們調出胡某的戶籍資料,顯示其戶籍地址為河北鄲城,照片與夏某眼睛、臉部輪廓極為相似,年齡相同,且戶籍資料中無任何親人,這一切都促使胡某的嫌疑進一步增大。
經進一步調查,民警們得知胡某在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一工廠當保安。此時正值年關,工廠已經放假,胡某也不知去處。
春節假期結束后,辦案民警與永嘉警方取得聯系,得知胡某暫住在該縣一個偏遠村子嶼門村。
2月13日,5名專案組民警趕赴永嘉縣展開抓捕工作。
然而,嶼門村不但偏遠,而且到處都是村民們的自建房,胡某準確住所不詳。
在當地警方的大力支持下,民警們了解到胡某在當地打工時談了一個女朋友,而女朋友暫住在臨近的上塘村。經過進一步調查,民警們還了解到,胡某有午飯后往返于嶼門和上塘之間的習慣。
民警們決定利用這個習慣開展工作。
再回首 悔不當初
前往抓捕的專案組民警張宏武介紹稱,2月14日中午時分,抓捕民警在嶼門與上塘之間的必經道路上設下埋伏。
當天下午2時許,胡某果然騎著電動車出現在民警設伏路段。抓捕民警前后夾擊,將胡某電動車截停。
民警上前詢問胡某的名字,胡某回答“胡某”。“我們是安徽的警察,你的真名叫什么?”民警們再次問道。胡某一聽這話,馬上說了實話:“我叫夏某。”
“今天終于可以睡個安穩覺了。”落網后的夏某在接受審訊時對民警們說,他犯案后先后潛逃至江西、新疆、北京、上海等地,只能找點建筑工、搬磚的苦活、重活干干,不敢聽到警笛聲,更不敢遇到警察,往往在一個地方只停留個把月時間。直到前幾年,他有了“胡某”的身份,才漸漸敢在一個地方停留時間長些。
2月15日晚10時許,夏某被押解回淮。一路上,離家17年的夏某思緒萬千。當年,他還是礦上的一名正式職工,收入、人脈都不錯;這17年來,他只能東躲西藏;而現在,面臨的是法律的懲罰。
“后悔,特別后悔!這件事改變了我的一生,也改變了我們一家的命運。”2月16日上午,被關押的夏某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介紹稱,當年年輕氣盛犯下錯誤,離家時兒子才13歲,逃亡中兒子結婚、父親去世他都沒能參與,他欠家庭太多了。
夏某說,他也曾多次想過去自首,但最終還是沒有足夠的勇氣。他對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供認不諱,他還說:“按照法律該怎么判我都能接受,我也希望能有重新做人的機會。”
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謝家集警方供圖)
(記者 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