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姐姐不言悔,照顧植物人弟弟17年多,實現了一個個奇跡
她用愛與堅持“喚醒”殘疾弟弟
親情,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無比珍貴的,因為每個人,都渴望被親人關心與疼愛。無論生活帶給我們什么樣的苦難,“家”才是我們唯一的避風港灣,而親人,就是我們永恒的精神支柱。
家住新集礦新集家園的蔣義,因為一場意外成了植物人,姐姐蔣荷芝成了他一輩子的依靠。3月8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了蔣義的家,聽姐姐蔣荷芝講述一輩子的“姐弟情”。
蔣荷芝今年45歲,安徽楚源工貿有限公司職工。父親在弟弟蔣義2歲的時候就因腦溢血離開了人世,從那時起,蔣荷芝照顧弟弟到今年39歲,學費也由她支付到中技畢業走上工作崗位。1999年3月4日,蔣荷芝的弟弟在車間維修液壓支架,被老化的機器里蹦出來的螺絲釘擊中頭部,昏迷了7天7夜后,成了植物人,從那時起,蔣荷芝就一直守護在弟弟身邊,一守就是17年多。
弟弟出事后,已經結婚的她毅然將弟弟接了過去,每天為弟弟做一日三餐、清理大小便、洗床單枕巾等,并為弟弟花去了大量的醫藥費,讓原本生活就不寬裕的她更加拮據,除了上班,她大部分時間都在照顧弟弟,導致愛人多方面不理解,為了弟弟,她飽受煎熬,失去了原本幸福的家。堅強的人終受老天爺眷顧,她遇到了現在的愛人,他也加入到照顧弟弟的行列。為了方便照顧家人,蔣荷芝愛人從淮南礦業集團調到新集一礦運銷科上班,又租了一套房子至今,他們在生活中相互扶持,惺惺相惜,從來沒有過任何怨言。后來,弟弟可以走路了,卻因腦部受傷留下后遺癥,被診斷為器質性精神障礙,黑白顛倒,沒有睡眠,經常走丟,有一次下著雷雨,他跑到花家湖大壩上,被一個熟人給送了回來。
愛心是可以接力的,讓人動容的。她和愛人再婚時,婆婆也是不同意的。有一天,婆婆患了急性闌尾炎穿孔,孩子才不到兩周歲,愛人又在加班,弟弟還在原礦二院腦外科住著院,蔣荷芝把兒子和弟弟妥善安置好后,趕緊一個人把婆婆送到了醫院,因為送得及時,婆婆才沒有出現意外,她來回奔波在兩個醫院之間,用心地照顧著婆婆,直到婆婆出院,也從那次起婆婆對她改變了看法。
在家人的照顧下,弟弟一點點在好轉,從開始喂水、喂飯,到現在能自己吃飯,從完全不能動彈到現在能單獨行走,從不能講話到現在能聽懂家里人說的話,從不能活動到現在能基本穿好衣服,從植物人到現在相當于8歲孩子的智力,真的是一個奇跡,而且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姐姐對我真好。”
照顧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植物人,不但需要愛心,更需要耐心,她說:“這十幾年,我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也從未給丈夫買過一件像樣的衣服,我對他感到很愧疚,不過有丈夫的理解、孩子的乖巧懂事,弟弟點點滴滴的變化,這是我最大的欣慰。”長年如一日,蔣荷芝一家用愛心與恒心,續寫著這段濃濃的親情……
鑒于蔣荷芝及其家人所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傳播出的社會正能量,近日,蔣荷芝家庭被安徽省委宣傳部、省直機關工委、省婦聯和省文明辦聯合命名為安徽省“最美家庭”。
圖:姐姐蔣荷芝精心照料弟弟
(記者 孫鴻 通訊員 許廣泉 王傳群)